欢迎访问西南联大博物馆

研究动态
  首页  >  研究动态  >  闻一多研究  >  研究动态  >  正文
《闻一多研究动态》第一五八期
发布时间:2024-03-11 17:07:17发布作者:阅读次数:

主办: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研究所   昆明·2024年3月

论文介绍

王琮凯《试论<唐诗杂论>的行文与研究特征》(《大众文艺》2023年第15期)指出,《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唐诗研究成果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在唐诗研究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全书共包括九篇文章。数篇文章中的观点表达体现出明显的诗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同时行文带有较强的批判性。该书体现了闻先生历史文化综合视角的研究方法,也包含很多新颖独到的文学史观点。先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仍能给今天的研究者以启示。

陈建军、董笑《新版<闻一多全集>书信卷补正》(《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指出,湖北人民出版社于2020年12月出版的17卷本《闻一多全集》,是目前收录闻一多作品最完备的版本,但仍存在失收、失校现象。其书信卷漏收了已发现的闻一多致梁实秋、容庚、饶孟侃、闻家驷等人的书信9封,同时还存在文字、标点、数字、格式等方面的问题。以《闻一多书信手迹全编》等为依据,对书信卷进行补正,可为修订、完善、再版《闻一多全集》提供参考。

王立《闻一多<人•兽•鬼>写作背景谈》(《群言》2023年第10期)指出,昆明“一二•一”惨案发生后,闻一多先生发表了著名的短文《人•兽•鬼》。该文写于1945年12月7日深夜,此时正值昆明“一二•一”运动期间,西南联大学生罢课已10余天,西南联大校方召开了多次校务会和教授会,对于是以罢教支持学生还是劝导学生复课,教授们争论相当激烈。7日晚,闻一多看到刚刚披露的蒋介石的《告昆明教育界书》文稿,有感于几次教授会上教授们的不同态度,挥毫而作此文。

程国君《选本、“以诗存史”与伟大抗战诗篇——闻一多<现代诗抄>的选本学意义及其批评价值》(《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认为,闻一多生前编订的中国现代新诗选本《现代诗抄》,虽未正式出版单行本,但却是认识新诗史及其成就的一部重要选本,在现代“选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首先,与其他多样的新诗选本不同,它以“以诗存史”的“正文”式选本“作为选编原则和方式”,是一部比较完整地体现新诗发展三十年变迁轨迹与面貌的诗歌选本;其次,遵循“选有事之诗”的选本原则,闻一多选出了最能体现中国现代文学启蒙、救亡主题的伟大抗战爱国诗篇,体现了其深刻的现实主义诗学思想与美学趣味;第三,它的“以诗取人”和选优为原则的文学经典意识及选编意识,不仅对现代新诗的经典化与现代新诗的传播、接受提供了诸多启示,也为现代选学及其现代选本实践提供了深刻的启发。《现代诗抄》作为闻一多“诗学实践”及诗学研究的成果,既有“选学”及选本学批评价值,也体现出闻一多对现代学术史的重要贡献。

张芷茵《从<奇迹>看闻一多诗歌创作及理论转型》(《名作欣赏》2023年第30期)认为,闻一多的新诗格律探索与其诗歌理论一脉相承,但是对于闻一多诗歌的解读多局限于《红烛》《死水》,诗论集中于“三美”理论,闻氏其他诗歌文本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奇迹》在意象、主题、格律三方面均对其过去的诗歌有所突破:在选取意象上,《奇迹》试图在情感与表现手法之间找到平衡,他隐去直白阐释,令意象蕴藉含蓄;在主题上,《奇迹》将爱情升华为对写作方式与人类存在方式的思考;尽管都遵守着“节奏美”,但前期闻一多强调严格的“音尺”,而《奇迹》无固定音尺,并广泛使用跨行与停顿。《奇迹》时期,闻一多诗歌创作及理论发生了转型,这与其生活经验及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丰景《20世纪40年代的经济危机与闻一多的思想转向》(《文艺理论与批评》2024年第1期)指出,1935年,为摆脱大萧条的影响,国民党政府进行法币改革,加强了经济统制权。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战时经济政策,如募捐公债、涨发纸币、专卖制度等,可视为其遗续。重新审视闻一多40年代的政治转向,会发现经济危机下施行的政策影响了闻一多对政局、阶级与主义的看法。一方面,公债发放、田赋征实等借国家之名推行的经济政策,使闻一多剥离国家、民族与战争等名义外壳,强调民族主义的外源性与现代性;另一方面,恶性通货膨胀使其经济收支与大众贴合,产生了与鲁迅相暗合的“奴隶”体认。闻一多后期对民主、自由与国家的认知转向,均可放在经济危机下资本独占垄断、自由经济体制失效、国际贸易管制等背景下进行新的审视。

李怡《“国家”、“民族”与“人民”的三重纠葛——重述闻一多的思想道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认为中国现代作家闻一多的一生被文学史概括为从诗人到学者再到战士的思想历程,这也是现代知识分子追求进步的典型。在他理想的追求和思想逻辑中,其实就是“国家”、“民族”与“人民”这三重概念的发展和纠缠:“国家”是他认知的起点,“民族”是贯穿始终的情感中心,而“人民”则是思想的升华,从中也折射出现代中国社会历史的跌宕起伏和知识分子的曲折探索。重述这里的思想演变,对于我们洞见现代国家意识在知识分子精神史上的深刻流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典范意义。

报刊选文

杨建民《闻一多透视唐诗之路》(《北京晚报》2023年10月23日第19版)认为,闻一多先生以追求和平民主志士的身份闻名于世,但他早年因创作情感炽热同时探索格律的新诗形成了不小影响,留学期间又修习绘画,最终成为古典研究领域独树一帜的学者。或因这几重不同方面的修养,使得闻一多在研读诗歌时,多有非同寻常的灵性思维及诗意表达。譬如他在解读唐代诗歌的文章中,不仅文笔精妙,且识见高卓,使读者能够在文字濡染中领受新颖深刻的启迪。

林才伟《<黄际遇日记>中的闻一多》(《人民政协报》2023年10月26日第11版)以1932年时任国立青岛大学理学院院长黄际遇的视角,描述了其与闻一多的交往生活片段。

王剑《臧克家师从闻一多》(《人民政协报》2023年11月9日第11版)向读者介绍了臧克家是如何在闻一多的悉心教导下,成为“诗坛上掠过的一道火光”和“1933年文坛上最优秀的农民诗人”的。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理论学习中心组《敢抗横流不惜身千秋不朽是精神——民主斗士闻一多舍生取义的一生》(《云南日报》2023年11月18日第7版)从爱国诗人、学术大家、民主斗士三个维度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多面的、立体的闻一多形象。文章认为民主斗士的身份,是闻一多生命中的最强音。其坚贞不屈、舍生取义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范,是历久弥新、永续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闪耀在云南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呼吁广大读者要从闻一多的英勇事迹中汲取奋进前行的“爱国奉献”之力、“实干奋斗”之力、“敢于斗争”之力。

黄治元《“一二•一”运动中的闻一多》(《云南日报》2023年11月18日第7版)指出,闻一多在“一二•一”运动中始终坚定地站在进步学生一边,积极组织教授罢课,发表声明,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暴行,不仅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还起草了《告同学书》、《告诉状》,在记者招待会上揭露惨案真相,为运动的胜利做出最大的努力。

新闻简讯

第十四届“闻一多诗歌奖”在武汉揭晓

2023年12月17日晚,第十四届“闻一多诗歌奖”在2023武汉诗歌节中揭晓,诗人梁晓明获奖。其作品在《人民文学》等几十家杂志发表。出版的诗集有《开篇》《印迹——梁晓明组诗与长诗》《用小号把冬天全身吹亮》《忆长安——诗译唐诗集》等。

“闻一多诗歌奖”创办于2009年,是中国当代诗坛极富影响力的奖项之一,已连续评选14届,旨在“倡导诗意健康人生,为诗的纯粹而努力”,彰显闻一多爱国主义诗歌精神,推动中国新诗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青岛近现代名家书法遗墨大展开幕

2023年12月25日,“但开风气——青岛近现代名家书法遗墨大展”在青岛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梳理了横跨三个世纪的青岛名家遗墨,共展出康有为、陆润庠、徐世昌、吴郁生、刘廷琛、王垿、沈鸿烈、孔祥熙、弘一、郭沫若、闻一多、臧克家、刘海粟等100余位青岛籍、寓居或客居青岛的名家大师的300余件作品。

此展是青岛首次全面系统地以书法为文脉,向社会展示青岛近现代名家的书法成就。

(摘自《青岛日报》)

●闻一多之子,闻立鹏油画作品展出

2023年10月,“心中的国际歌——闻立鹏绘画中的纪念碑意象”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展出油画《国际歌》的创作画稿168件,以及闻立鹏各时期的代表作40余件,是闻立鹏展出作品最多的一次个展。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闻一多一家颠沛流离。时年6岁的闻立鹏先是随父母回到湖北老家,之后继续南迁到昆明。在昆明多次躲避轰炸的经历,成为他幼年抹不去的记忆。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遭暗杀遇难。父亲牺牲后,闻立鹏随母亲一起来到解放区,进入北方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期望有朝一日能用自己的画笔表现父亲崇高而亲切的形象。

在往后的日子里,父亲留下的书信、日记、诗歌作品,启发着闻立鹏稚嫩的心灵,让他不断加深对父亲的认识。以《红烛》为灵感,闻立鹏创作了经典油画《红烛颂》,将闻一多肖像和红烛与烈火组成统一体,既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缅怀,也表现出对近现代以来祖国苦难命运的叹惋愤懑以及对无数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


本刊地址:650092 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研究所

电话: (0871) 65516087 电子信箱: yaoboo26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