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南联大博物馆

研究动态
  首页  >  研究动态  >  闻一多研究  >  研究动态  >  正文
《闻一多研究动态》第一五二期
发布时间:2022-02-07 11:15:16发布作者:阅读次数:

主办:中国现代文化学会闻一多研究会   北京·2021年8月

新发现闻一多赴美留学前在上海的合影

武汉大学文学院陈建军教授最近在1922年7月24日上海出版的《时报图画周刊》第 108 号中发现了一幅闻一多赴美留学前与清华同学的合影。这幅照片,很可能是闻一多出国前的最后一张留影,对丰富闻一多的历史有一定意义。

右11为闻一多

原图有说明,文云:“本届清华留美学生,现已到沪,定八月十三日乘南京号轮船赴美,此全体学生应杨润身君之欢送会,在赫德路宴园宴会,并一摄影,以志纪念。”此说明似有误。闻一多 1922 年7月16日乘美国提督公司Key Stone State号(麦金雷总统号)海轮离开上海,8月1日到达西雅图。“说明”云8月13日乘南京号轮船赴美,应是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留美同学。

被迫留级的同学共29人,照片上为28人,当是缺席1人。他们在西雅图还有一张31人的合影(前排左起第3人为闻一多),那是包括护送他们赴美的教师。因此,《时报图画周刊》的照片应是闻一多与清华辛酉级(1921年)参加同情罢考被迫留级一年同学出国前在上海的合影。

被迫留级的同学为赵连芳、钱宗堡、费培杰、何浩若、霍启芳、许复七、高镜莹、顾德铭、萨本栋、邹维渭、黄卓繁、董大酉、闻一多、时昭涵、时昭泽、罗隆基、王朝梅、廖芸皋、孟宪民、孙超烜、孙增庆、陈之长、陈崇武、陈念宗、沈仁培、沈宗濂、沈有乾、吴泽霖、王昌林,期待能够对照辨认出来。

▲ 新发现云南民盟秘密名单中的闻一多

中国民主同盟昆明市委员会褚俊青最近提供了一张云南民盟秘密名单照片中的闻一多材料,并特为这份资料撰写了介绍。全文如下:

“49、闻一多”,这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支部委员会组织部于特殊时期创制的秘密盟员名单中闻一多的原始标识。

唯其秘密备加珍贵,唯其独具熠熠生辉。名单最初面世,缘于昆明解放初期的1955年11月12日,由汪大受交组织部备查存案。接手人系时任组织部副部长的黄秋帆。黄在信笺纸封页上注:“还有一部分名单根据叶芃同志转告,在李闻案发生后转入地下时烧毁。”据此推断,秘密名单制作于李闻惨案之前。

秘密盟员名单,为16开信笺纸表格式,从封页至底共16页,隔行一个盟号序号共202人。设有姓名、籍贯简称、入盟时间、备注栏目。另有两行书有相关数字,不明其意。表上的每一个真实姓名,都分别由三行3个姓名中各选相关的一个字,用斜虚线示意组成。其中,第一行姓名中的姓氏,是该盟员真实的姓:第二行不排序号,应为虚名,选中间的字;第三行的第3个字为该盟员名中的最后一个字。

“49号、闻一多”,分别由闻求知(上面是48号杨须知)、许一斋、黄瑞多(下面是50号黄相荣)组成。闻一多三个字分别占三行,中间用斜虚线连接。与多字平行的籍贯栏写着“鄂”,入盟时间栏写着“34、3、28”字样。“34”即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因此,闻一多入盟的确切时间是1945年3月28日。

秘密盟员名单,是云南民盟组织在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其创意制表人和具体年月日都没有注明,但当初的第一、二任组织部长周新民、冯素陶应该清楚。

“49 号”,一个正常顺序号。也许闻一多先生从来就不知道自已在民盟支部是几号。他只知道参加了民盟,便死相许,一生一世无怨无悔。

学史抚今,感慨无限。当年民盟先贤精英们,为追求爱国民主自由,主张抗日反对内战,主张团结反对分裂,何罪之有啊?一群有良知的,以国家民族独立为己任,以教书育才为业,跋山涉水,千里迢迢相约昆明,无权无势无钱无枪,“只不过是用嘴说说话,用笔写写文章”的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竟惨遭厄运。李公朴、闻一多先后被国民党特务枪杀昆明街头,真是天理难容!

盟史如镜,光鉴千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秘密盟员岁月已渐行渐远。曾径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今天终于可以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崭新时代告慰英灵:我们的中国,再也不是原来的中国!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云南民盟成立78周年纪念,亦是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殉难75周年祭。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说:“中国共产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民主同盟八十年合作初心历久弥坚”。新一代民盟人,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任重道远,弘扬民盟精神,共襄伟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因为,“49号、闻一多”,跨越时空的最后呐喊,早已镌刻在新中国新时代30万民盟同仁的心间。

▲ 昆明五华区莲花公园名人群像中的闻一多塑像

昆明五华区莲花公园名人群像中立有一尊闻一多塑像。该像碑石刻有“英勇不屈 铮铮铁骨”标题与铭文。

铭文云:“闻一多( 1899-1946),原名家骅,字友三,湖北浠水人,国立西南联大教授,杰出诗人,卓越文学家,英勇不屈的民主斗士。现昆明市五华区西仓坡有‘闻一多先生殉难处’纪念石碑。1938年,闻一多先生迁往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时教授工资不敷家用,闻一多先生授课之余,又到中学兼课,挂牌治印,以补生计。虽生活拮据,然操守极严,当时镇压昆明学生运动的祸首李宗黄好附庸风雅,请他刻印,许以丰厚润例,他断然拒绝,并将玉石原样退回。当和平民主运动组织需要印章时,他分文不取。抗战后期,闻一多先生积极投身于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斗争中。李公朴先生被刺后,他义愤填膺,拍案而起,在云南大学至公堂发表了震古烁今的《最后一次讲演》,痛斥敌人的卑劣行径和无耻行为。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翠湖旁西仓坡,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伟大壮美的不朽诗篇。”

该雕塑作者郁川,昆明人,云南艺术学院教授,云南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曾创作雕塑作品数百件,2008年获云南省文学艺术贡献奖,是新中国100位雕塑家云南唯一入选者。

▲ 云南红河州图书馆的闻一多塑像

6月,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图书馆馆长赵正良为本刊提供了一尊陈列在图书馆大厅的闻一多塑像。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图书馆位于云南省蒙自县红河州行政中心红河广场东侧,2005年7月落成,是座占地面积3014平方米、建筑面积6960平方米,可收藏70余万册图书的现代化建筑。该馆设有哈尼族、彝族文献特藏库和地方文献阅览室等七个阅览室, 共有1024个阅览座,除古籍等少数特藏文献外,采取大范围开架借阅的服务模式。读者进入大厅,迎面就能看到这尊闻一多塑像。

▲ 王丹鹰在黑龙江卫视“七子之歌——澳门”中讲述闻一多的拳拳爱国心

8月1日,黑龙江卫视播出全国广播电视建党百年重点节目“青春之歌”中的“七子之歌——澳门”。该节目用歌声讲党史,根据建党百年间不同阶段,选取每个历史节点中曾经激励人奋进的歌曲,再选取当年曾在青春岁月时唱着这些歌投入到革命队伍当中的人和故事,展示不同时代共产党员们在青春岁月里的奋斗, 串联起一代代共产党员的青春,也凝结成百年大党的青春。

为了体现中国共产党“一国两制”政策的实施和取得的成效, 节目组特别将闻一多创作的《七子之歌——澳门》作为一个单元进行了制作。节目中,闻一多的外孙王丹鹰以闻一多的后人和港澳回归一线采访亲历者的双重身份,深情讲述了闻一多的拳拳爱国之心,以及澳门同胞回归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生活蒸蒸日上、 日新月异的新变化。

王丹鹰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是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名句,澳门回归的1999年恰是姥爷诞辰一百周年, 12月19日,我们全家老小20多人聚在一起举行家祭,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写下《七子之歌》的姥爷,澳门回家了。《七子之歌》是姥爷 1925 年在美国留学时写下的,当时他苦苦思念着的祖国正饱受帝国主义欺凌和封建军阀的糟蹋,在美国的生涯中又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许多国人屈辱的经历,所以创作了很多爱国诗歌, 《七子之歌》就是把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旅顺和大连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给西方列强的地方,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让他们来倾诉“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以期让民众从漠然中警醒,振兴中华,收复失地。不过,当1999年我们再唱起这首歌时,有了另一种心情,因为74 年后我们的国家、我们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站起来了;我们再也不用看着别人的白眼;离家已久的孩子,终于回到妈妈的怀抱。家祭那天,二舅代表全家郑重地祭告姥爷说:“今天是举国欢腾的大喜日子,我们举行家祭,向您报告一个特大的好消息:再过几个小时,澳门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蒙受的耻辱将彻底洗雪,帝国主义长期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我妈妈深情地朗诵了她写的祭诗,还动情地说:“父亲百年诞辰,恰逢全国人民喜迎澳门回归之时, 这有着特殊的意义。如果父亲还健在,他一定会万分高兴, 再次拿起诗笔,写下新的更美的诗句。”

节目中,王丹鹰还和北京少年宫宋庆龄和平天使艺术团阿卡贝拉童声乐团以一种崭新的方式,重新演绎了李海鹰谱曲的《七子之歌·澳门》。

▲ 闻一多研究论文介绍

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马弋涵《闻一多: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 怀》(《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摘要

闻一多先生是一名纯粹的中国知识分子,他将爱国诗人、古典文学教授、民主斗士三者合璧于一身。在死亡的威胁面前,闻一多以诗人的气概卓立,他气壮山河的最后一次演讲,彰显出大义凛然的高贵品格;闻一多用壮烈牺牲向学界与世人展现了罕见的人格力量,诠释了知识分子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发展上下求索、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讲好闻一多发表“最后演讲”的故事,既是弘扬云南光荣革命传统的必然要求,又是激励新时代知识分子继续砥砺家国情怀,笃行报国之志,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在奉献伟大时代中实现人生价值的现实选择。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郭勇《为民族与文化开一剂药方:闻一多〈现代诗抄〉的时代意义》(《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0 年第 6 期)摘要

20世纪40年代,体现选家个人趣味与立场的个性化选本成为这一时期新诗选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闻一多编选的《现代诗抄》 值得关注,它是一部未完成的选本,在他生前也未公开出版。闻一多编选这部选本融入了他作为“新月派”主要代表的诗学观念, 即对诗艺的重视。但是 40 年代的闻一多已经转到人民立场,他更关注现实问题,力图通过《现代诗抄》为民族与文化开出一剂药方,通过赞美人的生命与活力唤起民族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诗抄》不仅仅是一部文学选本, 更是饱含着闻一多理想与追求的文化产品。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梦云《闻一多教育思想的精髓初探》李梦云(《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第14期)摘要

闻一多二十年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宝贵的财富,闻一多的思想在当时引起学者们的深思和欣赏,他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前瞻性。朱自清说:“闻一多的想法很大胆;”臧克家说:“他是学者、诗人、战士”。闻一多重视美育,发出“美育救国”的口号;闻一多认为文化应该“中西结合,以本民族为主”;闻一多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力、鼓励学生提高自学能力、重视家庭教育、言传身教等等”;闻一多还“重视女性教育,认为女性不比男性差”。闻一多的教育思想促进了当时教育的发展,其丰富的教学实践和新颖的教学观具有重 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湖南文理学院肖学周《闻一多诗学的当代性》(《文学评论》2021 年第3期)内容提要

闻一多诗学的当代性主要体现在诗歌语言、诗歌形式与诗体演进三方面:在诗歌语言方面,闻一多诗学的当代启示在于诗歌要艺术地整合现实,而非孤立的语言操练;在诗歌形式方面,闻一多诗学的当代意义在于对诗歌形式的必要坚持与积极建设,

不只是满足于单纯地抒情写意;在诗体演进方面,闻一多一直致力于以“非诗化”的方式拓展诗的边界,创生诗的新质。所有这些在中国当代诗里都有所发展,体现了闻一多诗学的生命力和当代性。

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寇凤凯《论闻一多对伏羲文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学理论》2020年第4期)摘要

闻一多《伏羲考》一文构建了伏羲文化的话语体系,它揭示出伏羲文化体系需要多元学科的有机融合来加以解释,明确了伏羲文化体系是一种物质性的知识话语形态。更为重要的是,它确定了伏羲文化话语体系的价值,即伏羲文化话语体系是中华多民族文化大网络的深层结构。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李春霞《闻一多文学人类学的研究向度——以〈伏羲考〉 研究为中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 年第 2 期) 摘要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在神话、唐诗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究其原因,很大一方面得益于他突破了传统的研究范式,而别具一格地选择人类学的崭新视角,并以此来探讨中国古典文学中原始意义混沌不清的文化符号内涵及其演变问题,而最终使其呈现出清晰面貌。闻一多在文学人类学研究方面的尝试对古典文化和文学研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南昌大学吴静艺《闻一多楚辞学研究学术特色发微——以〈楚辞校补〉为中心》 (《文化学刊》2021年第5期)摘要

楚辞学研究在20世纪出现新发展,涌现一批优秀学者。其中,闻一多以深厚的朴学底蕴与新式的思维理论倾力于楚辞研究,把文字校勘列为首要课题。分析其校勘类著作的代表《楚辞校补》,可以深入阐释闻一多楚辞学研究的学术特色。他征引比较大量文献,运用传统音韵、训诂等方法,结合考古、神话、民俗等新方法综合研究楚辞,体现出深厚的学术功底与严谨的学术态度,并提出许多重要的新观点。他的研究也存在不足,但总体来说,他的楚辞学研究集继承性与超越性于一体,其学术方法与成果共同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重要参考。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刘薇《抗战时期闻一多先生的民间文化观念与情怀》(《大理大学学报》 2020 年第 5 期) 介绍

论文摘要云:“抗战时期闻一多努力探寻民间文化的踪影,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神话和中国古代文学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 就。究其原因在于,他一生挚爱着自己的民族,着眼于民众知识与古典文献相融合,以考据与阐释的研究方法为学术界开辟了一条新的大道。”该论文以西南联大“湘黔滇旅行团”为背景,由湘黔滇旅行团 采风问俗活动开启民间意识、闻一多对民间文化知识的运用两节组成。前者论述了民间文化理念的源泉、民间文化理念的传播,后者分析了神话研究开启民族精神探源、民间歌谣对古代文学的阐释。文末指出:“在抗战时期,闻一多走出书斋和故纸堆,走进广阔的田野,湘黔滇之行的采风问俗经历引起了他对民间文化的兴趣,使他的学术研究内容远远超出了一般训诂考据的陈规局限。抗战时期他对民间知识的运用是为了向国人强调中华各民族的同源性,强调共同的血缘性,实现全民一心共同抗日。”

南开大学文学院郭明乐《以画法入诗法:闻一多的诗画关论(《海南大学学报》 2021 年第 1 期) 摘要

传统的诗画关系论多以中国古典诗学与画学为主,而闻一多接受了系统的西方美术教育,其美术思想与中国传统画论有着显著区别,他所说的“美术”是以绘画为核心的广义概念。他在一系列文艺评论中对绘画、雕刻、文字(书法)以及诗歌等不同艺术形式进行辨析,认为绘画必须要表现形体美。闻一多认为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二者的摹仿方式和表现对象皆有不同。但专业的美术学习深刻影响其诗学思想,他对诗歌与绘画进行融通思考,以画法入诗法,提出诗歌的“绘画美”和“建筑美”,在新诗创作中大量运用表示色彩的词汇,并从视觉审美角度深入探讨诗歌的节奏与格律,力求实现诗画艺术的会通。此外,闻一多将诗画融通应用于出版物的封面设计,认为艺术要反映现实与生活,强调艺术的社会功用。

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明飞龙、黄俊兰《西南联大时期闻一多的诗、书、画及其“艺术人生”》(《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1 年第 1 期)

闻一多西南联大时期的诗歌创作(编选)、书法作品(篆刻)、绘画作品等尽管属于不同的文艺样式,但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闻一多的诗、书、画的艺术本质与闻一多的现实人生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不仅体现其文艺观念从“为艺术而艺术”向“为人生而艺术”的转变,还深刻体现了闻一多在转折时代的实践哲学与人格精神。


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电话:(86-10)8742.0886

电子信箱:wenlm195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