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南联大博物馆

研究动态
  首页  >  研究动态  >  闻一多研究  >  研究动态  >  正文
《闻一多研究动态》第一五四期
发布时间:2022-01-14 16:01:45发布作者:阅读次数:

主办:中国现代文化学会闻一多研究会      北京·2021年12月

闻一多中学举行“红烛颂”诗歌专场演唱会纪念闻一多诞辰

11月24日是闻一多的诞辰日,每逢这个日子举办诗歌朗诵会以兹纪念,是闻一多中学坚持多年的传统。今年的“‘红烛颂’——纪念闻一多诞辰122周年诗歌专场演唱会”,11月23日在闻一多中学一号报告厅隆重举行,一千多师生在闻一多诞生的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共同缅怀这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这次演唱会的演出者均为高中二年级学生,演出的节目有舞蹈《二月庐》,配乐诗朗诵《太阳吟》、《忆菊》、《洗衣歌》、《回来了》、《发现》、《死水》、《故乡》、《也许》、《红烛》,演唱《一句话》,合唱《七子之歌》,表演《最后一次讲演》,演唱会在配乐诗朗诵和舞蹈《红烛》中,被推向高潮。

闻一多中学校长郑细林在闭幕前致辞中说:“闻一多先生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我校秉承‘敏求,弘毅,自强,创新’的校训,弘扬一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追求光明、勇往直前的红烛精神。”郑校长号召同学们怀着“忠诚于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坚定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据浠水闻一多中学兰金芳供稿)

为纪念闻一多诞辰122周年腾迅视频播放闻一多爱国诗歌朗诵

闻一多诞辰122周年的11月24日,网上流传着由著名艺术家朗诵的闻一多八首爱国诗歌。

这些朗诵诗的编者署名“声音的行者”,辑录的朗诵诗来自不同场合的影视节目。这些八首诗是:《我是中国人》(王刚秦海璐朗诵)、《太阳吟》(宋春丽朗诵)、《祈祷》(李立宏唐济强朗诵)、《洗衣歌》(关山朗诵)、《红烛》(孙星朗诵)、《七子之歌澳门》(陈铎朗诵)、《死水》(董浩朗诵)、《一句话》(王庆祥朗诵)。朗诵者的铿锵声音,饱满感情,再现了闻一多浓烈的爱国情怀,听者无感动。

▲《闻一多全集》荆楚文库本出版

闻一多诞辰122周年前夕,最完整的《闻一多全集》(荆楚文库本),由湖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1946年7月闻一多殉难后,1948年上海开明书局出版了朱自清、郭沫若、吴晗、叶圣陶主编的4卷本的《闻一多全集》。由于这部全集是闻一多研究的基本依据,1982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加以重印。开明版全集是为了纪念闻一多加紧编辑的,大量手稿未及收入,武汉大学闻一多研究室遂着手整理,并于1993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12卷本《闻一多全集》。目前,各种版本的选集、文集、书信集等,均来自湖北版全集。

2014年湖北省政府决定启动“荆楚文库”文化工程,旨在编纂一套以湖北籍人士著述为主、具有湖北地域特色和史料、学术价值的大型文献。经过遴选,《闻一多全集》被确定为甲编中之一种。今年11月,以湖北版全集为基础,收入20多年来陆续发现的佚文、佚诗、信函、美术作品等的荆楚文库本《闻一多全集》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版权页为12月出版)。这部全集,采用繁体字,全书共17册,其中第1至14册为闻一多的各类作品,包括:诗、散文杂文、文艺评论、神话、诗经、楚辞、乐府诗、唐诗、庄子、文学史、周易、管子、璞堂杂业、语言文字、美术、书信、日记等著述。第15至17册为附录,即《闻一多年谱长编》,是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的第三次增补修订,仅删去原书中作为附录的台湾档案。

《闻一多全集》荆楚文库本是目前对闻一多言与行两个方面的最完整记录,将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中发挥应有作用。

附一:《闻一多全集》(荆楚文库)“编者说明”

本编收入作者所作的诗歌、译诗及编辑的中国新诗选集。《红烛》包括新诗103首。1923年9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初版。《死水》包括新诗28首。1928年1月上海新月书店初版。以上两部诗集曾收入1948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闻一多全集》。现根据初版本编入。凡收入诗集前公开发表过的诗作,均对照最初发表的原诗进行校勘,对其中改动大的诗作则加注做比较说明。《真我集》包括诗作15首,是作者自编的早年所写诗作的手抄稿,从未公开出版。现根据手稿编入。《集外诗》包括新诗28首。前26首除第22首外,均根据最初发表的原诗编入,《八教授颂》根据作者改定的手稿编入,《相遇已成过去》原诗用英文写成,现将原诗和译诗一并编入。《旧体诗》包括旧体诗、赋47首。现根据最初发表的原作编入。《译诗》包括译诗14首。现根据最初手稿或最早登载的版本编入。《现代诗抄》是闻一多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编辑的一部中国新诗选集,生前未曾公开出版,后收入1948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闻一多全集》。现根据先生的手抄稿编入,列为本编附录。收入本编的作品,除作者编定的诗集和选集照原有顺序编排外,其余则依写作或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文字上除个别明显的误植或笔误径行改正外,其余皆尽量保存原貌,凡有改动或存疑之处,均加注说明,以备查考。

附二:《闻一多全集》(荆楚文库)“编后记”

闻一多,原名家骅,字友三,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下巴河的一个书香门第。1912年冬,考入清华学校。在清华求学期间,开始新诗创作,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1922年7月,赴美国留学,学习美术。1923年9月,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5年7月,学成回国。1927年秋,任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同年秋,出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长,开始专攻中国古代文学。1930年秋,到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回清华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迁往昆明继续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后来,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斗争中。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为民主运动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闻一多殉难以后,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聘请朱自清、雷海宗、潘光旦、吴晗、浦江清、许维遹、余冠英等七人组成“整理闻一多遗著委员会”,由朱自清负责,整理闻一多遗著。1948年8月,《闻一多全集》(四卷)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限于当时的环境,有不少重要遗著未能整理收入。1978年,闻一多夫人高真向中央领导提出重新编辑出版《闻一多全集》,当时中央宣传部决定由国家出版局安排,并邀请闻一多的学生季镇淮、何善周、范宁等在北京进行整理,但由于一些具体困难未得到及时解决,整理工作到1981年6月停顿了。为满足读者需求,1982年8月三联书店重印了开明版《闻一多全集》。1983年,中宣部决定通知武汉大学成立闻一多研究室,负责收集整理闻一多遗著,编辑《闻一多全集》。武汉大学立即组成以孙党伯为主任、袁謇正为副主任的闻一多研究室,并聘请季镇淮、范宁、薛诚之、何善周、胡国瑞担任新编全集的顾问,开启新编《闻一多全集》的整理工作。1993年12月,新编《闻一多全集》(十二卷)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新编《闻一多全集》加入了当时所见到的闻一多的文章和可以整理成文的未刊手稿,但闻一多参加签名的集体的声明、宣言之类则未收。

闻一多先生为湖北浠水人,故将《闻一多全集》纳入《荆楚文库》丛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修订出版。在编校过程中,除了校正部分编校错误,还增补了《古瓦集》中古体诗二十三首、文十二篇及近年新发现的佚诗一首、佚文三篇、书信六封、绘画作品四幅、书籍装帧及设计五幅、书法作品五幅、篆刻一方。为了方便读者了解闻一多的人生轨迹,特将《闻一多年谱长编》作为附录收入,特此说明。

湖北人民出版社2020年12月25日附三:湖北人民版《闻一多全集·前言》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一生热爱祖国,勤苦奋进,追求真理,经过长期的探索,终于在现实的教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的推动下,走上了为争取人民民主和民族解放而斗争的道路,并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在新诗创作和古代文学研究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丰富了我国的文化思想宝库,确立了他在现代文学史和现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他“拍案而起”,为民主而英勇奋斗,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敬仰和赞颂。闻一多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代表,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和榜样。

闻一多,原名家骅,字友三,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下巴河的一个书香门第。五岁入私塾读书,接受传统的经史教育,同时也学习了一些“新学”知识。1910年到武昌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念书。次年爆发了有划时代意义的辛亥革命,他毅然剪去发辫,表示他拥护革命的心情。1912年冬,闻一多考入清华学校。在清华求学的近十年间,他不仅较系统地学习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政治学说,而且还大量阅读我国的历史文化典籍,打下了较坚实的国学根底。他积极参加伟大的五四运动,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1922年7月,闻一多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科罗拉多大学、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受到了系统的西洋美术教育,专业成绩也很突出,但他对于文学的兴趣却更为强烈,常选修英美近代诗的课程并积极创作新诗。1923年9月他的第一本诗集《红烛》出版。在留美期间,闻一多虽曾得到一些美国友人的帮助与尊重,但也饱尝了作为弱国子民所受的歧视和屈辱。这就愈加激发了他对祖国及其悠久文化的热爱。他参与发起组织国家主义团体大江学会,提倡“文化的国家主义”,目的是想通过振兴中华文化使祖国强盛。

1925年7月,闻一多自美回国。同年秋就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次年秋到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任职。1927年秋后任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更名为中央大学)外文系主任,并列名为《新月》杂志编辑。1928年1月,他的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同年秋,闻一多出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开始专攻中国古代文学。1930年秋到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秋,他回到母校国立清华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南迁,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辗转来到昆明,继续潜心研究中国古代文学。

闻一多是在近现代中西文化大交汇、大碰撞中成长起来的一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家,他首先是以独具特色的诗人闻名于世的。闻一多诗作的数量并不算多,但却以感情深厚、艺术精美见长。他的诗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就是表现出深沉、热烈的爱国感情,并从爱国爱民的真情出发,表现出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朱自清称他“是个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这评语的后半句似乎有些絶对,但它却把握住了闻一多诗歌的基本精神和特征。在新诗形式上闻一多既善于吸收西方诗歌音节体式的长处,又注意保留中国古典诗歌韵调格律的传统,提出了一套创造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新诗应具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并努力进行实践。他的诗作,尤其是《死水》正是他倡导的新格律诗理论的完美体现,标志着新诗的进步,开一代诗风。他所倡导的新格律诗理论和独树一帜的诗歌创作,影响了为数众多的诗人,并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新格律诗派,在新诗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闻一多的成就并不限于新诗创作与提倡新格律诗理论,他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古代文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创造性的重大成就,引起了学术思想界更为强烈而普遍的震动。应该说,闻一多在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及古代文化研究领域的开拓性贡献。后来他走出书斋,投身民主运动时,能够具有那样强大而普遍的影响力、号召力,同样是和他在新诗创作及古代文学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分不开的。

闻一多由一位诗人转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并能取得超出前人和同辈人的成就,决不是偶然的。他自幼就喜爱诗赋古文,具有坚实的国学基础,在研究中既继承了我国朴学注重名物训诂考据的传统,又广泛吸取现代西方社会学说,如文艺学、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民俗学、人类文化学、心理学等新的理论和方法,因此他的研究不仅考索赅博,扎实可信,而且大胆开拓,新见叠出,在《诗经》、《楚辞》、《庄子》、唐诗及神话等领域的研究中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自成一家言,因此在以上几个学科的研究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抗战后期,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腐败现实引起闻一多的强烈不满,他拍案而起,投身民主运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敬仰的导师。同时,他积极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和革命报刊,思想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抗战胜利后,闻一多在反内战、争民主运动中斗志愈坚,影响愈大,引起反动派的忌恨,将其列入暗杀名单。当李公朴被特务暗杀后,闻一多的处境异常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大义凛然地坚持战斗,发表了气壮山河的最后一次讲演,痛斥敌人的无耻罪行。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了,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伟大壮美的不朽诗篇。

闻一多殉难以后,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于当年11月聘请朱自清、雷海宗、潘光旦、吴晗、浦江清、许维遹、余冠英七人组成“整理闻一多遗著委员会”,由朱自清负责。经过朱自清、郭沫若、吴晗、叶圣陶四位编辑者和清华中文系全体同人的努力,《闻一多全集》(四卷)由上海开明书店于1948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旧版全集)。限于当时的环境,有不少重要遗著未能整理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闻一多家属把他的全部遗稿(包括文章、手稿、笔记、讲课提纲等约五百多万字)赠给北京图书馆保存。由于种种原因,《全集》一直未能增补。

1978年3月,闻一多夫人高真向中央领导写信,要求重新编辑出版《闻一多全集》。当时中央宣传部决定由国家出版局安排,并邀请闻一多的学生季镇淮、何善周、范宁等在北京进行整理,但由于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困难未得到及时解决,整理工作到1981年6月实际上停顿下来了。

1983年9月,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中宣部召开了两次会议进行研究,并于1984年3月6日发出《关于整理出版闻一多著作的通知》,指出:武汉大学成立闻一多研究室,新编《闻一多全集》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交由武大闻一多研究室负责。这项整理研究工作应纳入国家的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并在财力物力上给予帮助。同意武汉大学提出聘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季镇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范宁、华中师范大学外文系教授薛诚之、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何善周、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胡国瑞五人担任整理新编全集的顾问,指导和协助研究工作。根据《通知》的精神,武汉大学立即在中文系抽调孙党伯、袁謇正、唐达晖、沈祥源、徐少舟和陆耀东(兼职)组成闻一多研究室,孙党伯任主任,袁謇正任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为闻一多著作整理研究工作拨出专款,保障了这一工作的顺利进行。

闻一多研究室成立后,即着手搜集资料,整理手稿,确定编辑体例,经过全体成员的努力和诸位顾问的指导,于1985年12月提出新编《闻一多全集》(以下简称新编全集)的分卷目録,广泛征求意见。但由于新编全集的出版问题悬而不决,整理工作受到影响。1987年底,为谋求新编全集能够尽早出版,我们便与湖北人民出版社联系,要求由他们出版《闻一多全集》,该社总编辑卢福咸当即表示同意,并为落实此项任务进行了努力。接着,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汉大学闻一多研究室和闻先生的家属分别给湖北省有关负责同志写信,请求支持,以便使《闻一多全集》能在湖北出版。当时主管文教工作的副省长王利滨对此事十分重视,于1988年3月给湖北人民出版社拨款,资助新编全集的出版。搁置数年的出版难题终于得到解决。在此我们要衷心感谢湖北省领导同志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全集的出版问题落实了,整理工作即全面启动。这时,闻研室的成员有的已调离,自始至终参加全集整理编辑工作的有四人:孙党伯、袁謇正、唐达晖、徐少舟。他们的分工情况是:孙党伯负责诗歌,唐达晖负责文艺评论及散文、杂文,袁謇正负责先秦两汉的全部及唐诗的一部分,徐少舟负责唐代部分。此外,闻一多的儿子韦英、闻立鹏分别负责书信卷、美术卷的编辑。主编孙党伯、袁謇正负责全集的总体策划和审定,但两人也有所分工,孙党伯负责全集的现代部分,袁謇正负责全集的古代部分。

1993年初,新闻出版署特将《闻一多全集》增列为“八五国家重点图书”。

采用什么体例编排,是编辑新的《闻一多全集》首先碰到的一大难题。闻一多著作种类繁富,有诗歌、文艺评论、杂文、书信、日记、学术论文、论文提纲、讲义、札记、校勘、注疏、选本、数据汇编,等等,而且这些著作的情况又很不一样:一部分已经朱自清等整理编辑收入了旧版全集,大部分是由北京图书馆保存的未刊手稿,还有不少是在报刊上发表过的佚文。将这些著作编为一套全集并自成系统,确非易事。季镇淮顾问出于对朱自清等著名学者主持编辑并产生巨大影响的旧版全集的尊重,曾提出新编全集应将旧版全集四卷按照原样放在前面,而将新收入的文字另行编辑置于其后。我们也曾考虑按照这一意见办理,但在实际编排时发现许多问题难以解决,特别是新收入的文字不仅种类超过了旧版全集,而且其篇幅是旧版全集的数倍,若将其放在旧版全集之后,则必然显得前后不相称,且有损新编全集的完整和系统。经过反复认真讨论,并广泛征求意见,我们现在采取的编辑体例是:将闻一多的全部著作包括旧版全集、未刊手稿和佚文统一编排,大体采用分类编年的方法,即先按内容分为诗歌、散文杂文、文艺评论、神话、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庄子等大类,每一类文章又按写作或发表的先后编次,时间不明或无法归类的则作变通处理。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旧版全集的编辑情况,特将旧版全集的郭沫若序、朱自清序和编后记、吴晗跋附録于新编全集卷末。

新编全集的编辑原则是力求全面和真实。全面,就是把现在所能见到的闻一多的文章和可以整理成文的未刊手稿全部编入。但闻一多参加签名的集体的声明、宣言之类,则未收。真实,就是要忠于原作,保持原貌,为读者提供可信的版本。因此,收入新编全集的文章,无论是旧版全集或其他集子已载的,还是后来经人发现重新发表的,都一律根据最初发表的版本或手稿进行校订。这方面我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少数文章原始版本实在无法找到,均注明根据何书、何刊编入。除了明显的误植或笔误径予改正外,一般不对原文作任何改动。对旧版全集收録的文章,整理时既尊重原编辑者的劳绩,也参照最初版本或手稿对存在的问题作适当处理。闻一多的大量手稿为未定、未完、未刊稿,有的一题多稿,有的体例不一,有的行文不连贯,必须经过整理纔能收入新编全集。同时由于许多手稿复印件字迹模糊不清,极难辨认,又无法也不允许查对手稿原件,因而更增加了整理难度。在整理时凡对手稿作了重要增删更动之处均加注说明,以便让读者了解手稿的原貌。对闻一多著作中原有的注条则注明为原注,以便与整理编辑者的注文区别开来。闻一多著作征引广博,整理时一般做了校勘,但因资料、人手、水平等条件所限,未能全部核对原文。

新编《闻一多全集》在历经坎坷之后终于出版了,这是许多人长期努力的结果。其中,有旧版全集的编辑者郭沫若、朱自清、吴晗、叶圣陶等一大批著名学者的功绩。参加1978年成立的闻著整编小组工作的季镇淮、何善周、范宁、薛诚之、王达津、康伣、费振刚等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闻一多的夫人高真,子女韦英、闻立鹏、闻铭、闻惠羽,孙子闻黎明,胞弟闻家驷,亲侄黎智,或亲身参加全集的整理编辑,或给予热情的支持。在整理编辑的过程中,还得到许多单位和个人的帮助。北京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昆明一二·一运动纪念馆、民盟云南省委等热情提供所藏数据。清华大学孙敦恒无私地将他搜集的闻一多早期诗文的复印件借给我们使用。人民文学出版社緑原对1、2两卷的外文作了校正并将其中一部分译成中文。武汉大学新闻系聂文杞翻译了闻一多的英文讲演稿《诗歌节奏的研究》。武大中文系曹国臣也曾校正过1卷中的外文。中宣部孔祥贵,人民出版社陶膺,北京图书馆杜晓明,武汉大学原副校长童懋林、副校长李进才、中文系原负责人张广明,武大研究生袁朝、刘红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徐江,清华大学彭迎喜,云南师大余嘉华诸先生也都为新编全集的出版付出了精力。此外还有许多单位和个人给了我们支持和帮助,谨在此一并致谢。

我们闻一多研究室同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整理编辑完闻一多先生的著作,看到凝结着自己心血的新编《闻一多全集》即将面世,内心感到无比高兴,同时也感到沉重。由于我们人手少,水平有限,且都担负着一定的教学任务,而整理编辑工程又如此繁难浩大,错误在所难免,敬希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武汉大学闻一多研究室1993年9月9日

日本闻一多学会举行第24届大会

日本闻一多学会第24届大会于10月30日在东京二松学舍大学以线下和视频并用的形式召开。因疫情关系去年大会未能举办,这次会议是时隔两年的研究大会。参会这次大会的总议题为“中国的现代与文艺”,来自二松学舍大学、专修大学、鹿儿岛大学、关东学院大学、庆应大学以及科研单位的学者参加了大会。

会上,关东学院大学邓捷教授发表了《鲁迅与韩愈——关于各自的诗人形象和秋思篇》研究报告,通过分析鲁迅《摩罗诗力说》、《野草》和韩愈《双鸟诗》《秋怀诗》等作品,指出二者对诗和诗人的认识和想象的近似以及其中的继承关系,从文学史上的诗人和社会这一视角梳理和把握二者,力图解释闻一多把鲁迅和韩愈并提的意义。

二松学舍大学牧角悦子教授发表的《中国近代学术的多面性——围绕诗经研究》研究报告,在回顾《诗经》研究史的基础上,对朱自清《诗言志辨》里《诗教》进行了解析。报告指出朱自清的诗经研究不同于作为王朝学问的经学,也不同于作为近代学术方法的文学,如果说将诗经作为圣人之道来解释的是经学的视点,将之作为个人情感吐露或自然发生的歌谣来解释的是文学的视点的话,那么朱自清的诗经分析则是从古典文献的读解里析出诗经所具有的时代意义的学问。这一点上,朱自清与闻一多既相近又有别,但都表现了力图明究诗经之所以为诗经的诗经学意义。

围绕以上报告,参会者展开讨论互动。专修大学松原朗教授以古典诗词研究者的视角进行了十分精彩的讲评,从多方面分析了加深和扩展研究报告的专业性和可能性。

大会决定2022年3月发行《神话与诗》第19期,欢迎会员投稿。(邓捷供稿)

 

 

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电话:(86-10)8742.0886

电子信箱:wenlm195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