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南联大博物馆

研究动态
  首页  >  研究动态  >  联大研究  >  研究动态  >  正文
《西南联大研究动态》(2023年第4期)
发布时间:2024-02-07 15:50:20发布作者:阅读次数:

2023年第四季度,关于西南联大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西南联大人物及作品与西南联大办学过程的探讨。2023中国体育史年会在昆召开,涌现了多篇有关西南联大时期体育发展及当代意义的研究报告。

一、论文介绍

张剑《威廉•燕卜荪“中国作品”中的抗日战争叙事》(《外国文学研究》2023年第5期)指出,英国著名的批评家和诗人燕卜荪在抗日战争时期来到中国,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成为了一大批中国英语界著名前辈的启蒙老师。燕卜荪在中国时期创作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所思所想,同时也再现了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社会和历史。燕卜荪这些“中国作品”的细节,通过文史互证式阅读,可以还原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从而展示抗日战争不仅是这些作品的背景,更是它们的一个重要主题。燕卜荪的抗日战争叙事,包括他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思考和对中日文化关系的思考,代表了他的文化和审美思想的另一个侧面。

杨雪莹、张业清《汪曾祺“云南题材”散文的文学地理学研究》(《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认为,汪曾祺是西南联大作家群中书写“云南题材”散文作品数量较多的作家,叙事内容主要分为回忆西南联大生活、重现西南联大师生风貌以及描绘云南文化风物三个方面。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该类型散文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地理空间建构和人文地理空间表现,具有较为独特的文学地理学意义,即赋予云南部分地区的地理空间以文化意义,形成文学景观;拓展了“云南题材”文学地域性研究的方向;深化了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学地理学研究,为建构“云南题材”文学作品的经典化提供有利条件。

陈晴晴《黄钰生师范教育思想及其历史贡献》(《教育评论》2023年第11期)指出,黄钰生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一生从事文化教育事业,抗日战争时期主持创办了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内涵丰富、开拓创新的师范教育思想,包括培养健全师资的师范教育目的论,师德与师能兼备的师范教育人才观,师范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的师范教育认识论,数量与质量兼顾的师资队伍建设论,重视基础、培养“通才”的师范教育课程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师范教育教学论等。黄钰生治校八年,为西南地区培养了众多中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提高了中等教育的质量,奠定了云南省高等师范教育的基础,为近代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李国强、李海《雷海宗在西南联大时期的学术活动研究》(《衡水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指出,西南联大时期是雷海宗学术活动的高峰期。在此期间,他出版《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一书,享誉全国;他参与创办编辑多份刊物,尤以《战国策》及其副刊最为突出,由此形成轰动一时的“战国策派”;他关心时政,发表大量时政文章,由书斋型学者逐渐转变为时政型学者。

袁伟平《西南联大时期沈从文文学教育思想对课程思政的启示》(《学园》2024年第3期)认为,西南联大时期,沈从文在文学教育过程中深入思考了文学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系,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重视培养青年学生,在具体教学中充分实现专业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采取多样的形式、开发多种资源实现文学教育的目的,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与课程思政要求不谋而合,对解决高校文学教育存在的困境和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易彬《马芳若:西南联大文化史上的失踪者》(《新文学史料》2023年第4期)指出,西南联大教师马芳若长期不闻于世,曹彬的《“联大”私人纪事——<马芳若日记>及其作者》及蒋刘生、曹彬整理的《马芳若日记———西南联大私人纪事》介绍了有关马芳若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信息,作者通过勾连各方文献,梳理了马芳若的人生经历。

李寅初《西南联大里的江苏人》(《世纪风采》2023年第11期)指出西南联大办学期间曾有一大批来自江苏的身影活跃其中,据作者统计,来自江苏的教授约有60位,学子约1000人,此外还有20余位校工。他们或担任教职,或负笈求学,或操持校务,或投身革命,为“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注入了江苏人的风采。

郎琦、张金辉《西南联大学生自治会的发展历程与价值分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认为西南联大在昆明办学的八年里,学生自治会历经初创、蓄力、兴起与辉煌四个发展阶段,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组织,亦是昆明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的主要领导机构。学生自治会开展的各项工作是西南联大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协助学校工作,服务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对外代表全体同学发声,维系联大民主堡垒的形象。尤其在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学生自治会为“反内战、争民主”做出了重要贡献,以自治会为主要领导组织而开展的“一二·一”运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序幕。

史晓宇、张云辉《西南联大办学选址梨烟村考释》(《云南档案》2023年第5期)指出,抗战期间日军占领越南后,西南联大再议学校迁移问题。文章考证了1941年4月西南联大计划在梨烟村征地建盖师范学院和理学院校舍,却于1943年2月中止购置土地建校舍的历史发展脉络。

吴月朦《作为文化现象的“西南联大热”及其表征分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关于西南联大的研究著作及论文大量出现,联大史料被挖掘,西南联大回忆录、散文、随笔相继出版,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接连热播,形成一种可观的“热”现象。作者认为,关于“西南联大热”现象的影响,积极的、益世的一面是占主导的,这种“热”现象的影响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如部分别有用心者借西南联大的完美形象肆意丑化、抹黑中国当代高等教育。作者以为,对于西南联大,首先要研究其思想、事功,在此基础上,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其所长,在正确认识联大历史的基础上,继承西南联大的文化遗产,推动高等教育更加健康地发展。

2023中国体育史年会在昆明隆重举行,参会者从西南联大体育活动开展、体育精神提炼及对当代启示的角度做了很多思考,形成多篇研究报告。张航等《西南联大马约翰体育思想与实践对民族复兴的影响研究》、孙宏磊等《西南联大体育精神的时代意蕴与弘扬路径研究》、沙海军等《关于西南联大时期的体育精神研究》、王丽萍等《抗战时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体育活动及其民族精神传承研究》、韩子恒等《健体育德:西南联大的体育发展及当代意义》均给读者阐释了西南联大体育精神的内涵及与当代体育发展、甚至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在此不作一一介绍。

袁方《读懂父亲的一生》(《文汇报》2023年12月24日第8版)是值其父亲袁复礼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写的一篇怀念文章,文章重点对袁复礼先生在地质学方面的学术成就,以及在西南联大时期的经历做了介绍,指出其一生献身地质事业和教育事业,为后辈们提供了良好基础。

中国科学报记者杨晨《女儿追忆吴全德院士:父亲是个可爱的书呆子》(《中国科学报》 (2023-12-21 第1版 要闻))是值西南联大校友吴全德院士诞辰100周年之际,其女儿吴梅青接受采访后而整理的一篇回忆文章,文章以小故事形式还原了父亲可爱的书呆子形象。

时值西南联合大学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85周年之际,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理论学习中心组在《云南日报》(2023年12月2日第8版)发表了《北斗南来 滇云振铎——西南联大教育救国、文化抗战之路》的文章,通过结茅立舍、弦诵未央;文化机运、贞下起元;彰明滇事、开物成务;文化重镇、民主堡垒等四个维度指出西南联大培育文化新风,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思想、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积极影响和动员民众投入民族解放伟大斗争,开辟了教育救国、文化抗战的新路径。

赵静强《“民青”组织的创立和发展》(《云南日报》2023年12月2日第8版)向读者简要介绍了“民主青年同盟”(简称“民青”)创立和发展的过程,指出“民青”是党联系青年学生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团结、组织广大进步青年形成了一股革命洪流,猛烈地冲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爱国民主运动、统一战线工作、群众工作、云南游击战争、云南乃至全国的解放事业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新闻资讯

(一)第五届“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2023年是西南联大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85周年,11月28日,由中国现代史学会、云南师范大学主办,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研究所(西南联大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革命史研究室、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云南省中国近代史研究会共同承办的第五届“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西南联大旧址西南联大博物馆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等全国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及有关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及部分校友亲属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上,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玮作了致辞。研讨会开幕式及闭幕式由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西南联大研究所所长李红英主持。

为期一天的研讨交流中,与会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报告、分组研讨、学术点评等环节,围绕西南联大人物及群体研究、组织及活动研究、文学研究、文献史料研究、历史的时代传承运用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与会专家认为,西南联大在八年多的办学历程中体现了教育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紧密联系,勇于担当、团结奉献、兼容并包、顾全大局、廉洁自守、坚持奋斗的精神。这些精神引领了西南联大的发展方向,为联大创造了团结的风尚,不断前行,联合到底,取得辉煌业绩。

(二)《中共西南联大党组织发展历程》常设展开幕式在西南联大旧址举行

11月28日上午,由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西南联大研究所)主办的《中共西南联大党组织发展历程》常设展开幕式在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举行。

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省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校史馆负责人,一二·一运动四烈士亲属代表、西南联大校友亲属代表、西南联大研究专家代表以及云南师范大学师生代表百余人出席活动。

《中共西南联大党组织发展历程》常设展是西南联大博物馆(西南联大研究所)多年来深入研究西南联大中共党史的成果集结,是深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西南联大旧址重要指示精神,讲好“西南联大教育救国”“闻一多舍生取义”的故事的重要举措。常设展览由中宣部立项支持,展陈面积约600平米,展出历史照片240余张,相关实物物证50余件,首次展示的历史照片近百张,是目前有关中共西南联大党组织最全面、最详实、最生动的展览。

(三)西南联大旧址举行“一二·一”运动78周年烈士悼念活动

12月1日,在纪念“一二·一”运动78周年之际,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西南联大旧址重要指示精神,铭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研究生部、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市第三十中学(南菁学校)等多所学校师生代表及西南联大博物馆学生志愿者在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内的“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前参加烈士悼念活动,深切悼念在“一二·一”运动中英勇牺牲的于再、潘琰、李鲁连、张华昌四位烈士及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光荣献身的民族英烈。于再烈士侄子顾宝昌,西南联大校友王希季之女王庆苏,李晨、陈浩之女李小萍专程参加了悼念活动。

悼念仪式结束后,西南联大博物馆学生志愿者讲解员讲述了四烈士的红色故事,彰显了革命先烈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我们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光荣革命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四)西南联大组画《致敬团结》在聂耳大剧院展出

12月22日,2024年“聂耳和国歌”音乐文化系列活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组画《致敬团结》作品展在聂耳大剧院二楼展厅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作品以西南联大为主题,以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为形式,分为《联大之光》《千里赴滇》《情系南湖》《星光熠熠》四个篇章,对西南联大的历史进行追溯,描绘了西南联大爱国知识分子群像,其中代表有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闻一多、朱自清、吴征镒、陈梦家、赵萝蕤、冯友兰、陈寅恪、汤用彤、钱穆等,展现了西南联大师生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坚持为国家培养人才,赓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历史画卷。(转自《玉溪日报》)

(五)音乐舞蹈史诗《西南联大》在昆明海埂会堂公演

在西南联合大学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85周年之际,11月29日晚,云南师范大学倾情打造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西南联大》在海埂会堂首次公演。剧目以西南联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内核,跨界融合音乐、舞蹈、戏剧、曲艺、非遗传承技艺等多种艺术门类,以“华夏书声”“百年沧桑 薪火南迁”“峥嵘岁月 联大往事”“民主堡垒 南天火炬”“苍穹之光 血脉流芳”“师之大”6个篇章,综合展现西南联大教育救国光辉历史,以及西南联大师生遍布祖国各个领域发光发热的故事。



本刊地址: 650092昆明市五华区一二一大街298号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研究所

话: (0871) 65516087

电子信箱: yaoboo26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