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至6月,关于西南联大研究集中于西南联大精神内涵的解读以及办学过程中呈现的某一特性切入而论,其中不乏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一、学术论文介绍
程方平《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大学精神完美的定格——兼谈大学的非典型特点和评价标准的多元性》(《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第3期)认为西南联大作为大学,从教育机构的本质特点而言,既遵循了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却也有明显的非典型性、特殊性、时代局限性等,须明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其价值是中国现代大学精神的定格。文章从西南联大组成各校的背景、西南联大创建时的历史及教育背景、西南联大的坚守和创新、加强与其他案例的关联研究等方面提出如何研究非典型的西南联大。
马绍玺《声音里的西南联大——文化抗战与西南联大学者演讲》(《文学评论》2022年第2期)认为面对学生和社会公众发表演讲,是西南联大学者文化抗战的具体形式。文章从西南联大学者的演讲生活、专业知识与抗战服务、文化精要与文化自信、文学力量与抗战需求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了在民族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西南联大学者把专业知识同抗战和国家命运相联结,在演讲中传播知识、开启民智、动员民众、鼓舞抗战,从源流上为危机中的中国寻找生存和复兴的文化根基和文化自信,用文化养育健康向上的民族精神,发挥文学在抗战中的作用。他们奔走于讲坛的身影,给抗战时期的昆明带来了绚烂的文化景观和知识魅力,是西南联大精神的一种象征。
宋德发、荆莹莹《“师生关系十分融洽”——西南联大导生融洽相处的表现、实质和现实意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年第3期)认为在西南联大,导生学术上的融洽相处主要表现为导师对研究生进行细致入微的学术指导;导生进行平等宽容的学术对话;导生进行平等互利的学术合作。而导生生活中的融洽相处主要表现为导生聊天、导生散步、导师请客。西南联大导生的融洽相处在三个方面与古代的书院教育息息相通,这三个方面实质上体现和代表了三种注重人格训练,且朴素、有效,值得普遍借鉴和推广的研究生培养路径,即导师注重成为道德表率,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关爱研究生,注重对研究生进行无声的启迪和熏陶。
陶媛媛《“震旦系”概念的确立——西南联大地学家群体的推动作用》(《科学文化评论》2022年第1期)认为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学系,是当时国内重要的地学教学和研究机构,形成了西南联大地学家群体的学术谱系。该谱系内众多学者从“震旦系”概念出发,其研究成果被学界采纳并确立为学术传统,不断推动我国震旦系范围的细化和确立,并使得这一概念得到广泛认同。(注:中国地质学上“震旦系”的概念于20世纪20年代初,在华工作的德裔美籍地质学家葛利普根据地质观察提出)
李传玺《西南联大的九个“五四”》(《群言》2022年第6期)分别介绍了西南联大办学期间的历次“五四”纪念活动,认为五四精神就是西南联大学人的精神内核,也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助推剂。
夏彪《基于讲义视角的西南联大教育精神研究》(《大理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通过对西南联大现存的讲义等内容的研究,发现教学中呈现出不同的教育精神。首先是历经南渡的郑天挺、闻一多、浦江清、钱穆等在讲义中体现出允公允能的爱国爱民的教育精神;其次是在西学和中学会通中体现了教育的世界眼光,形成了兼容并包的教育精神;最后是联大教师在讲义中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延续清华校训和南开办学精神的基础上凝练为刚毅坚卓的教育精神,赓续中国传统文化。西南联大讲义中呈现的教育精神,属于西南联大教育精神的一部分,共同构成西南联大精神遗产,可为当下“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发展、课程思政、讲义编写等提供范式。
明飞龙《西南联大师生的文学生活——以西南联大日记为中心》(《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文章指出西南联大师生的文学生活主要包括文学阅读、文学观赏、文学交流与文学唱酬等内容,它们是西南联大师生在漂泊西南的现实生活中因与文学接触而进入文学世界,乃至受其影响而改变自己生活态度与人生感受的一种生活实践形式。从西南联大日记出发,发掘、整理与考察西南联大师生的文学生活,既是对西南联大师生精神世界与心路历程的展示,也是对西南联大文学生态的呈现。
徐梅《他诞生140年了,我们仍然没有走出他对体育的认识》(《南方人物周刊》微信公众号2022年6月6日)从“中国需要体育方面的每一件事”、“送出去的不能是东亚病夫”、“体育不是仅为运动会训练一支代表队”三个方面向读者介绍了西南联大体育教育家马约翰的学习经历、教学生活及对体育的态度。
姚波《曾昭抡:西南联大的“实践家”》(《金色时光》2022年6月总第54期)从“实践家”角度出发,向读者介绍了西南联大教授曾昭抡“久经训练的步行家”、“扩展化学教学新路”、“川康科考意义重大”三个方面的事迹,突出展现了其事必躬亲的学术态度、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以及别具一格的人格魅力。
二、西南联大博物馆(西南联大研究所)获省哲社规划重大项目1项
云南省2022年度以“揭榜挂帅”方式开展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招标申报,经资格审查、学科组会议评审等程序,评选出立项项目10项。其中,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西南联大研究所所长李红英牵头申报的《中国共产党在西南联大的活动及其影响研究》获准立项。该项目主要研究中共西南联大党组织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各阶段党的方针政策,加强组织建设、发展党员、建立外围进步组织、团结广大师生、联合民主力量开展革命活动的历史及其对西南联大培育人才产生的影响。
三、2022年7月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研究项目结项情况公布
2022年6月,西南联大研究所受理6个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研究项目结项申请。经同行专家鉴定,5个项目予以结项;1个项目因研究成果质量不达标,予以修改复审(具体名单另发)。现将结项情况公布如下:
序号 |
类别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单位 |
等次 |
1 |
一般 |
关于西南联大女生团体活动的考察——以西南联大女同学会为例 |
张沁 |
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 |
优秀 |
2 |
一般 |
西南联大学生资助制度研究 |
张佳华 |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良好 |
3 |
一般 |
塑造知识空间:战时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教育学系与云南地方教育(1938-1946) |
张睦楚 |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良好 |
4 |
一般 |
西南联大时期“边疆人文研究室”的学术活动及成就研究 |
刘薇 |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合格 |
5 |
一般 |
西南联大外籍教授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研究 |
胡天银 |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
合格 |
本刊地址: 650092昆明市五华区一二一大街298号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研究所
电 话: (0871) 65384689传真: (0871) 65384689
电子信箱: yaoboo26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