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社科联副主席邹文红、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郝淑美出席活动并发表了讲话。云南吴征镒科学基金会负责人有关专家及云南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出席了开展仪式。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暨2022年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宣传周到来之际,为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弘扬西南联大立足西南扎实开展科学研究的科学精神,彰显云南在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独特价值,进一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5月18日,由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西南联大研究所)主办、云南西南联大研究会、云南西南联大校友会协办的《草木虫鱼——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生物学》专题展开展仪式在云南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西南联大旧址举行。


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学生合唱团演唱的《西南联大校歌》拉开了活动帷幕。开展仪式上,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郝淑美发表了讲话。她指出,近年来,西南联大博物馆着力推进社科普及宣传,持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在开展现场讲解、现场教学、邀请西南联大科学家和社科工作者开展社科普及教育的同时,还组建了“西南联大爱国精神”宣讲团赴省内十余家大中小学和街道、社区开展巡回宣讲。联大博物馆还持续提升新技术新手段在博物馆展示利用中的优势,开设网上展厅和网络云展览,将线下参观搬到线上。同时,进一步发挥网络平台的教育功能,在智慧树平台开设“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网络精品课程,组织编写了《西南联大教育救国》《闻一多舍生取义》2本全省干部教育读本,面向全社会立体讲述联大故事,产生了广泛影响。云南师范大学将一如既往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中的阵地作用,持续讲好西南联大教育救国、读书报国的爱国故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云南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邹文红在讲话中指出。长期以来,西南联大博物馆赓续西南联大心系民族命运、鼎力治学研究、坚持为国育才的红色血脉和光荣传统,不断加强西南联大历史研究,成立“西南联大爱国精神宣讲团”,利用多种形式深入校园、社区,生动讲述西南联大的故事,弘扬西南联大精神,取得显著成效,产生广泛影响,获得过许多国家级和省级的荣誉。联大博物馆于2014年命名为云南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先后承办了2014 年全国科普日和2015年社科普及宣传周主场活动,对全省社科普及发挥了实实在在的示范作用。本次专题展览展示了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在生物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将对进一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推动公民人文素养的提升产生推动作用。他希望西南联大博物馆持续不断地推动西南联大历史的研究和普及,让西南联大的爱国基因厚植广大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年学子心中,成为激励云南各族干部群众为云南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的重要精神源泉。

云南吴征镒科学基金会吕春朝研究员讲述了吴征镒编纂《滇南本草图谱》和以三万张植物卡片为编纂《中国植物志》奠定重要基础的科学工作经历,西南联大博物馆专职讲解员宣讲了从西南联大走出来的生物科学家李继侗、吴韫珍、戴芳澜为人为学做事的几个侧面,从不同角度讲述了西南联大生物科学的动人故事。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代表作了发言。

本次专题展览共计展出30个展面,展出图片近百张,从西南联大生物学系、北大清华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生物学部、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参加抗日救亡和爱国进步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的联大生物学师生五方面,集中展现了西南联大时期西南联大及相关机构的组织情况、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学术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生动讲述了西南联大生物科学领域的广大师生在服务抗战、从军抗日、走向进步等方面的突出事迹,彰显了西南联大生物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是新时代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和爱国主义的鲜活教材。本次展览将持续至今年8月中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