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南联大博物馆

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感动!直击电影《九零后》云南师大专场分享会现场
发布时间:2021-05-27 15:04:52发布作者:阅读次数:

重返西南联大故园

5月26日下午,由省委宣传部、省电影局、云南广电传媒集团和云南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西南联大纪录电影《九零后》云南师范大学专场分享会在我校呈贡主校区汇学楼报告厅举行。云南广电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于明,云南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许秋芳,《九零后》电影导演徐蓓,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饶卫,副校长刘宗立、牛治亮、安学斌、郝淑美以及近500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分享会。

校党委饶卫书记致辞,表示在西南联合大学的故园——云南师范大学举行西南联大纪录电影《九零后》专场分享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时指出:“国难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又把种子播撒出去,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南联大在滇八年,就读学生不过八千,但在极度简陋和艰苦的环境中鼎立治学,为国育才,赓续国家民族的文化血脉,谱写了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史上辉煌的篇章。长期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高度重视西南联大旧址的保护利用和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承弘扬。这次出品的记录电影《九零后》,是西南联大“90后”学长与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坚力量的90后、00后青年的隔空对话,是理想价值的时代传承。饶书记希望全校师生继续传承弘扬西南联大光荣传统,自觉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从西南联大“90后”学长们的奋斗历程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谱写属于自己的时代答卷。

云南广电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于明在致辞中指出,影片《九零后》是云南省委宣传部推出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点献礼片之一,今天借助光影的力量,通过共同观看纪录电影《九零后》,旨在大力营造共庆百年华诞、共创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影视艺术作品对广大师生思想引领和价值导航的重要作用。杨书记指出,西南联大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一座丰碑,应当让更多观众透过大荧幕,了解影片《九零后》所讲述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感悟西南联大历经艰辛与国家民族共命运的历史,从而在广大范围内传承弘扬好西南联大精神,激发共同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


星光璀璨的青春片


《九零后》是首部登上大银幕的西南联大题材纪录电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获得者许渊冲、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等16位平均年龄超过96岁的西南联大学子联袂“出演”,带领大家回到这所传奇“母校”。

现场师生共同观看纪录电影《九零后》,大家一起跟随徐蓓导演,穿越到西南联大16位学长的时代,重温这批“90后”西南联大学子南迁云南求学问道、读书报国的奋斗故事。

他们在烽火岁月中求学问道,“泡在”陈寅恪、金岳霖、吴大猷的课堂上;战火烧到联大,跑警报、睡战壕又成了家常便饭;大三大四的学生纷纷报名参军,外文系学生被分在各个部队担当翻译官,甚至战死沙场……

对这些今已年过九旬的“九零后”老人而言,西南联大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鲜活如初的青春记忆。他们吹散故纸堆上厚厚的尘埃,在电影里将那段岁月娓娓道来……

93岁的潘际銮说:“大家看我现在干的活,我不比一个年轻人干得少。”

99岁的王希季说:“中兴业,须人杰。我就是想做一个人杰。”

100岁的许渊冲说:“难在自觉,贵在坚持。坚持将近一百年,也是不容易的。”

101岁的杨苡说:“Make the most of everyday.每一天,一定要做到最好。”

106岁的马识途说:“我的头脑,还没有变得痴呆。”

“九零后”的他们或许已经行动迟缓、发须花白,但仍将那份朝气蓬勃的青春保留至今,他们曾经是少年,也永远是少年。


“九零后”与90后的跨时空对话


在我校青年教师蒋晓涵的主持下,《九零后》导演徐蓓、我校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上台与现场师生互动交流,分享创作感悟及更多联大的故事和影片最想传达给当代青年人的西南联大精神。这是西南联大“90后”学长与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坚力量的90后、00后青年们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谈到自己最大的感受,徐蓓导演表示,“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与这些走过一个世纪的老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我们后来再去采访老人的时候,有三位已经离开了人世。这是一份极有意义的工作,因为再不做就真的晚了!”另外,徐蓓导演还与观众们分享了影片制作过程中发生的趣事,从更生活化的角度展现了“九零后”联大学子幽默风趣的一面。徐蓓导演认为,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播单靠纪录片的讲述远远不够,要靠全社会的人尤其是青年去传播。她希望《九零后》能够引发大家的思考,希望影片中这群“九零后”的青春热血,能鼓励更多年轻人心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勤奋学习,勇担使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书写最美的华章。

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表示,作为一名云师学子、毕业后留校工作的老师,传承和守护西南联大精神是她的职责,每天与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对话”,汲取精神养分,自己倍感幸运和幸福。徐蓓导演不辞辛劳,用影片的形式把“西南联大”真实再现,用许渊冲老先生的话来说,是“难在自觉,贵在坚持”,值得大家学习。作为西南联大精神的弘扬者,自己将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讲好联大故事,把每一次的讲解当做第一次讲解,以百分百的耐心和热情,让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西南联大,感受西南联大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历史内蕴。



观现场感悟


最开始看到这个电影的名字叫《九零后》,我觉得很特别也很好奇,而这个问题在分享会上也得到了答案,“九零后”是这些老学长们,这些为祖国奉献了他们青春的人,而现在的“90后”就是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这形成了一个很强烈的对比和感观,也激励着我们向这些学长看齐。电影中很多场景,我们非常熟悉,因为讲述的就是我们校史的一部分,而西南联大“90后”学长的故事也深深感染着我们。我们将跟随‘九零后’的步伐、传承‘九零后’的精神,努力成为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90后”新青年!

——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 陈小红

我非常喜欢西南联大故事,也曾去过文林街的茶馆、看过汪曾祺先生写的《在西南联大的日子》、看过五集电视纪录片《西南联大》,也想通过这些在脑海里拼凑出当年西南联大的样子。看完影片我最大的感想就是“90岁的身体里住着19岁的灵魂”。他们的心始终是纯粹的,因为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始终如一,对他们选择的事业始终如一。希望我能选择一份自己所爱的事业,然后坚持下去,在热爱的事业里发光。

——云南华文学院泰语专业 谭雪萍

去年给王希季先生99岁生日献礼时,我作为学生代表朗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两弹一星”这些科学家的一封信,当时我就觉得他们那一代人在物质条件艰苦,又正值战乱的年代在西南联大坚持读书学习何等不容易,他们的坚定和刚毅非常令我佩服。在这次观影中,我对“跑警报”这一情节印象很深刻,他们拿着书本跑警报,一边要担心自己的安危,一边还得照顾家人或年迈的教师,同时不放弃任何的碎片时间来学习,这些都深深感染着我。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王馨

《九零后》打开了西南联大那段尘封的历史,老一辈“九零后”的青春记忆鲜活地展现在我的眼前。山河沦落处,群星闪耀时。越是在艰苦的环境下,越是人才辈出,联大学子在艰难困苦中坚毅求学,8年间为国家造就了无数人才。我们作为当代九零后,作为云师学子,应该更加自觉地思考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担当!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李寅秋

《九零后》作为历史人文纪录电影,生动展示了以杨振宁、王希季、许渊冲、潘际銮、马识途、杨苡等十多位联大老先生精彩的人生,他们历经百年风雨,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把家国情怀贯穿生命全程,堪为民族楷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们用一个世纪的生命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做人的真谛。我和西南联大博物馆的同事们接触过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俯身倾听过他们精彩的百年故事,深受教育和启迪。这部纪录电影将促使我们更好地回归教育初心,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西南联大博物馆副馆长 龙美光

西南联大的历史虽已过去,但大师的背影却并不遥远,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继承。本次《九零后》专场分享会,也是一堂很好的党史思政课,通过优秀的影片激发校园师生情感共鸣,让西南联大这段逝去的历史,激励当代青年追逐青春理想与人生价值。

(新闻中心记者:刘纯冰、蔡活薇、魏依丽、李寅秋、胡晓曦、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