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南联大博物馆

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2015年“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 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
发布时间:2015-08-14 08:41:08发布作者:zhumu阅读次数:
8月12日,经过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我校举行的2015年“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顺利完成全部议程,圆满闭幕。
 
 
 
 
 
 
8月12日上午举行的的研讨会上,西南民族大学李光荣教授,南开大学张健副教授,清华大学李珍博士,云南大学杨绍军教授等专家学者分别在会上作主题报告。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冯用军副教授,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袁国友教授,我校图书馆馆长、云南西南联大研究会副会长朱曦教授分别代表三个讨论小组汇报了讨论情况。我校党委副书记,云南西南联大研究会会长何伟全作本届研讨会会议综述暨总结发言。会议由我校学生处处长、云南西南联大研究会副会长黄海涛主持。
 
 
 
 
 
三个小组的召集人在汇报中表示,从小组交流发言情况来看,与会专家对西南联大关注的面也逐渐扩展到教育培养机制、师生个体,并对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均有很深刻的认识。专家们提出,要用历史的方法做好联大研究,尤其是要从校史的角度做好联大研究工作,重视多学科研究,关注联大与同时期高校的比较研究,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索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得失,为我们当代教育的发展提供多种借鉴。同时,与会专家也普遍认为,本次学术研讨会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扩展,让大家拓宽了视野,活跃了思想,是研究者们相互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的良好平台。
我校党委副书记,云南西南联大研究会会长何伟全作本届研讨会会议综述暨总结发言。他表示,本届研讨会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召开,对于推进西南联大研究,加强抗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响应热烈,形式内容丰富,专家们踊跃发言,交流广泛,达到了预期效果。围绕会议主题,专家学者们集中进行了西南联大历史沿革、精神传承、学术文化、院系学科,西南联大人物的人生经历、思想理念,西南联大办学成功原因分析,西南联大抗战建国、服务社会等方面的研究。研究选题新颖,视角独特,在史料的选择上,学者们也更加注重对一手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何副书记指出,通过与会专家的探讨交流,大家都普遍认为,今后要更加注重对西南联大原点、原貌、全貌的研究,联大精神的实践研究,努力加强研究团队的培育和协同创新,使研究工作会能够常态化。
 
 
关于下一步工作设想,何副书记表示,通过总结与会专家的意见建议,今后西南联大研究工作将围绕以下几方面工作展开,一是广泛募集资金,面向国内外征集西南联大选题,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发布研究指南;二是3至5年内,完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补佚,整理出版《民国书刊上的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师范学院主办的《国文月刊》、《国文月刊》、西南联大教授文选等书籍;三是力争将《西南联大研究》办成年刊;四是努力增加《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西南联大”专栏的发文量;五是完成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西南联大资源的数字化及检索系统建设;六是广泛聘请国内外有关研究专家学者担任特聘研究员,进行学术指导和专题研究;七是“西南联大研究文库”长期资助研究专著出版;八是力争实现学术研讨的常态化;九是恢复西南联大图书馆,完成布展;十是在2018年西南联大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举行下一次“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
 
 
 
 
 
 
8月12日下午,在云南师大和呈贡区委宣传部的共同组织下,2015年“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们赴呈贡区考察了冰心默庐、文庙等西南联大文化遗存,寻觅联大遗迹,共同追忆抗战岁月。与会专家还来到我校呈贡主校区,参观了我校西南联大仿制门、三校纪念亭、联大纪念碑、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纪念柱、闻一多铜雕、红烛广场等体现西南联大精神要素的校园文化景观,深入了解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在呈贡校区图书馆,专家们在图书馆馆长、云南西南联大研究会副会长朱曦教授的带领下,纷纷走进“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图书特藏室”和“西南联大文库”,认真参阅了西南联大时期的珍稀文献、联大师生作品以及西南联大的研究文献。
 
 
 
活动最后,专家学者们考察了我校西南联大旧址及西南联大博物馆。大家先后参观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原教室、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纪念柱、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等联大历史遗存,在西南联合大学原教室内,专家们动情的唱起了西南联大校歌。大家纷纷表示,看到西南联大的旧址遗存被保护得这么好,心里十分欣慰,西南联大是一座历史的丰碑,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一定要研究好西南联大,将西南联大遗存保护好,将西南联大精神传承好,让这笔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在新的时期发扬光大!
 
(西南联大博物馆、西南联大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