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南联大博物馆

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我校与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签订西南联合大学旧址现场教学基地共建协议
发布时间:2014-11-19 12:42:16发布作者:zhumu阅读次数:

 11月18日下午,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与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师范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在我校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举行。云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陶晴,校党委副书记何伟全,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校长王群、副校长项建春等出席会议,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有关部门负责人,校党委组织部、西南联大博物馆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部分在昆曾受训学员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组织部部长陈华仙主持。会上,云南省委高校工委陶晴副书记代表云南省高校工委与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王群校长签订了《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 云南省高校工委干部教育战略合作协议书》,何伟全副书记代表云南师范大学与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王群校长签订了《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 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旧址现场教学基地共建协议书》。

 根据协议内容,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将与我校联合共建西南联大旧址现场教学基地,我校负责提供现场教学基地,并配合做好讲解、教学队伍的培训等工作,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负责为西南联旧址现场教学提出要求和指导,并在云南省委高校工委的统筹下,根据我校的要求提供干部教育培训机会。此次西南联大旧址现场教学基地共建协议的签署,进一步推动了我校西南联大博物馆西南联大旧址现场教学工作与省外合作、走向全国的步伐,也是我校西南联大博物馆继今年7月份成为昆明市首批干部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之后在现场教学工作上的又一突破。

 云南省委高校工委陶晴副书记在会上表示,云南可以作为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延伸。云南有很多很好的干部教育资源,包括一本书、一首歌、一个精神等。“一本书”即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一首歌即聂耳作曲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一个精神”即西南联大精神,这些都可以作为标杆对我们的干部学习、成长产生积极作用。陶晴副书记还就云南的省情,特别是就我省相关政策向边境民族地区倾斜、我省教育发展水平、呈贡大学城建设、我省与上海市在干部教育培训中长期有效合作等有关情况向与会人员进行了介绍。

 我校党委何伟全副书记在致辞中指出,云南师范大学是西南联大在昆的唯一遗脉,今天的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所在地就是当年西南联大校本部的所在地。当前,不仅云南,全国乃至世界都在研究西南联大、研究西南联大精神。西南联大走出过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五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以及173位“两院”院士等大批杰出人才;同时,西南联大还是被誉为继“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之后的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的策源地。现在西南联大旧址上依然完整保留有“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等重要历史遗存。何伟全副书记对我校积极实施西南联大传统弘扬工作,利用新生第一课、“重走联大路”主题活动、建设西南联大旧址全国红色经典景区、开发联大一桌菜、开展西南联大旧址现场教学等积极传承和弘扬西南联大精神的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何伟全副书记表示,非常感谢云南省高校工委及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对我校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我们也有信心,通过此次协议的签署,借助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及干部教育培训经验,进一步发挥我校西南联大旧址现场教学工作在增强干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传播西南联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辐射作用。

 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王群校长在会上表示,自己多年前就曾参观过西南联大旧址,当时就对西南联大梅贻琦常委送子上抗日战场等事件十分感动,相信今天重返西南联大旧址必将会有更多的感动和收获,也希望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同云南省高校工委、同云南师范大学的合作。王群校长表示,西南联大虽然处于战争年代,却很好地保存了中华教育文化命脉,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辉煌。西南联大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教授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等,都是我们今天应该大力学习的一笔宝贵财富,应该大力传承和弘扬西南联大精神。同时,王群校长还表示,今后会进一步加强对云南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为云南量身定制符合云南实际,能够更好的满足云南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教育培训项目。

 会后,王群校长一行参观了我校西南联大博物馆,我校党委何伟全副书记等有关人员陪同参观。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引导下,王群校长一行先后参观了“梅园”、民主草坪、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原教室、“一二•一”运动纪念柱、“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纪念柱、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等历史遗迹及西南联大博物馆。

 王群校长在认真地听取博物馆工作人员讲解的同时,还与随行人员就云南师范大学与西南联大的传承关系、云南师范大学对西南联大精神的弘扬情况、一二一大街命名的原因、梅贻琦的“大师论”、西南联大校歌暨云南师范大学校歌的内涵、西南联大学生从军情况、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等进行了深度探讨和交流。

 王群校长对西南联大在抗日战争时期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有效保存中华民族教育文化命脉的壮举赞誉不止,为西南联大为新中国建设与发展培养的大批栋梁之材钦佩不已,对云南师范大学一直延用西南联大校歌作为自己的校歌等传承和弘扬西南联大精神的做法表示了高度赞赏,并表示返沪后即进行专题研究,进一步深化与云南师范大学的项目合作,充分挖掘西南联大的历史文化资源,共同建设好西南联大旧址现场教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