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南联大博物馆

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笑揽风云动 情系联大魂——深情缅怀西南联大校友、气象学泰斗叶笃正先生
发布时间:2013-10-24 17:20:56发布作者:tiefaxian阅读次数:

    天地气象,笃行身正。昆明今年的冬天来得早了很多,10月16日以来,四季如春的昆明小雨淅沥,仿佛在悼念一位气象学泰斗的溘然长逝。

    叶笃正,安徽安庆人,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世界气象组织IMO最高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1916年出生于天津一前清道台之家。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学系并考入国立浙江大学史地研究所,1943年获浙江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45年至1948年留学美国,师从世界著名大气物理学家罗斯贝,成为以罗斯贝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成员。1948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后毅然拒绝了美国气象局的高薪挽留,在新中国欢度第一个国庆日之时踏上了回国了旅程,开始了他在祖国七十余年的地球科学研究,为地球科学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包括开创青藏高原气象学;创立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创立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为现代大气长波的预报提供理论基础;创立大气运动的适应理论,在天气预报业务上有重要应用;开拓全球变化科学新领域,提出有序人类活动、适应气候变化理论框架等一系列科学思想……居于这些卓越的成就,2003年世界气象组织将第48届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国际气象组织奖(IMO)授予了叶笃正先生。

    听闻先生离世,心中无限缅怀与惆怅,追忆两次拜访先生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震撼人心。

    初次见到先生是2011年10月,我校党委副书记何伟全一行代表全校师生在北京看望了杨振宁、叶笃正、郑哲敏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杰出校友及其亲属。来到叶笃正先生家时,先生正手捧一大本气象学书籍认真地看着,眼睛与书的距离很近。旁边的沙发上是叶先生的夫人,也在手捧书籍静静地阅读着。见我们到来,先生放下手中的书,表情略显轻松,借力于助听器,先生能够基本实现与我们的交流,几句问候中,先生最关心的还是作为西南联大在昆唯一遗脉的云南师范大学现在的情况,最想告诉我们的还是联大当年艰苦卓绝的生活和鼎力治学的风气。

    岁月如歌,先生那颗饱含忠诚之情的爱国心和那份浸透科学求真的学术情,却依然如初。带着对母校的眷恋,带着对艰难岁月的追忆,他深情地回忆道:“当年,联大的校舍经常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有时候都没有拉警报飞机就来了。教室被震塌了,飞机走了照样上课,只要没死没伤的拍拍身上的尘土又投入到学习中。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我想和这种精神是有很大关系的。”

    先生本拒绝题词,在大家的一再请求下,先生终于提笔——“求实求实再求实,认真认真再认真。”末了,先生激动中带些严肃地说:“研究西南联大要研究它的教育精神和教授的教学思想,作为师范大学,联大应该作为一项研究的重点。” 走过八年风雨如晦的岁月,当年风华正貌的学生,为祖国贡献力量、奉献才华了一辈子,如今已是满头银发的耄耋老人,唯一不变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对母校的温情。

    第二次拜访叶笃正先生适逢西南联大75周年校庆,依然是十月的末尾,我们再次来到先生家。先生和夫人静静地阅读,依然是上次看到的位置,不同的是与先生说话时,照顾先生起居的阿姨拿出了一块可即时擦写的小提板……一年的时间,先生竟说不出话、不太听得清了。96岁高龄的先生已不太记得我们,由于交流困难,这次的访问没有过多的言语,先生写下的还是“求实求实再求实,认真认真再认真。”大家无不为之动容,心中充满着对一位真正的科学家无限的敬意和感激。

    “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叶笃正先生终其一生践行着民族精神和一位科学家的良知,如今大师已去,我们当秉承先生遗志,研究和弘扬联大精神,让其伴随于民族发展的长河中告慰先辈,激励后学。(师宣)

(转自云南师大校园网:http://www.ynnu.edu.cn/showMsg1.php?id=1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