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南联大博物馆

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我校举行西南联大新诗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客座教授聘任仪式
发布时间:2013-03-28 22:37:04发布作者:tiefaxian阅读次数:

  云师大校园网3月27日讯  3月22日上午,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新诗研究院成立暨客座教授丹增聘任仪式在呈贡主校区汇学楼2栋101报告厅举行。

  著名作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同志,原云南省人大常委副主席、省文联名誉主席梁公卿同志,云南文艺界泰斗、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文勋教授,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黄尧同志,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张维明同志,云南省著名诗人于坚老师,我校党委书记叶燎原、校长杨林等学校领导,以及云南省政府相关部门领导、诗人学者等各界人士和文学院广大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昆明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曾克主持。

  我校党委书记叶燎原在致辞中回溯了西南联大的发展历程和在人才培养中的丰功伟绩。叶书记指出,在抗战烽火中成立新诗社的西南联大师生们被喻为“昆明现代派”的诗人,他们曾在中国的新诗史上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西南联大新诗研究院将继承和发扬西南联大的传统,是对西南联大精神的缅怀,也是对西南联大在新诗研究、创作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等功绩的进一步延续,更为今后云南师范大学的发展、中国文化的传承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随后,著名作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和原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文联名誉主席梁公卿共同为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新诗研究院”揭牌,“西南联大新诗研究院”正式成立。

  揭牌仪式结束后,云南省著名诗人于坚发表讲话,他讲述了西南联大的冯至等文学先辈的作品对自己人生观和写作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并表示成立新诗研究院是对西南联大独立思想、自由精神的继承,自己将会在西南联大新诗研究院工作期间实现思想的联合、智慧的联合、学术的联合。于坚老师阐述了新诗研究院主要工作内容,指出西南联大新诗研究院将建立新诗资料库,开展对“昆明现代派”诗歌的整理与研究,培养诗歌研究人才,创办学术刊物《诗与思》,建设学术交流平台,联合国内外精英进行学术探讨。最后,于坚老师用昆明方言为在座师生朗诵了自己为西南联大所创作的一首诗,赢得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文学院院长胡彦宣读了自己创作的文章《西南联大新诗研究院成立记》,胡彦院长以清逸流畅的雅文追溯了公元353年会稽山阴群贤毕至的盛况和公元1938年西南联大诗人聚集的历史,为大家阐释了西南联大的昔日辉煌光景与今日新诗研究院成立的盛况遥相呼应的事实,并对新诗研究院今后的发展寄予了美好的祝愿。

 

  随后,校长杨林代表学校为著名作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颁发聘书,聘请他为我校客座教授。

  丹增在会上作了关于西南联大大学精神的演讲。丹增指出“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是西南联大精神的核心,云南师范大学在理念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将使西南联大精神得到继承和发展,并指出“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思想在文学领域的四个表现:一是文学的根本是对弱势群体的同情,文学创作应当反映弱势群体的愿望和精神;二是对自由的追求,指出自由是人生存、生命、生活的第一前提;三是对生命的关爱,指出了生命是人最应该关爱的;四是对文学的美的追求,提出美在文学中的最好表现首先就是语言的美,即对文字驾驭技术。丹增最后表示,新诗研究院的成立将为云南的文艺创作增添无上的光彩,让文学成为语言和情感最好的表达,不断弘扬和发展西南联大精神。

  最后,参加本次大会的张文勋、杨修品、黄尧、汤世杰、黄立新、王仁瑞等著名专家学者和书画家分别展示了自己向“西南联大新诗研究院”赠送的书画作品,表达对新诗研究院、对云南师范大学的美好祝愿。

  会议开始之前,著名作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和我校校长杨林一行到文学院参观并指导工作,参观了文学院“尔雅堂”,并与文学院师生代表情切交谈,文学院学生李诗白等向丹增副主席赠送了自己的文学作品。(文学院 校报记者李萌 谭雅文联合供稿)

(转自:云南师范大学校园网http://www.ynnu.edu.cn/showMsg1.php?id=8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