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南联大博物馆

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西南联大博物馆举办联大校友与师生共话成长成才座谈会
发布时间:2012-11-06 17:11:12发布作者:tiefaxian阅读次数:

      

    11月1日,在西南联大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74周年校庆之际,西南联大博物馆主办了“联大校友与学生共话成长成才”座谈会。联大校友周锦荪、陈有余两位90余高龄的老人从不同的侧面,通过一个个的小故事,再现了他们在联大读书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情形,让在座的师生无不动容。

    “西南联大是我人生真正的开始”,周老先生的一句话道出了老一辈联大人的心声,并深深触动了在座的师生。来自上海的周锦荪老师自1941年考入联大后一直就没有离开过云南。联大期间他边读书边参加党的组织活动,联大的老师敦敦的教诲让他严谨、踏实求学,联大的党组织给他指出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个人的成长只有在和社会的需要结合的过程中才会有个人的成才。

    “我21岁进入联大总务组工作,西南联大的校舍真的很简陋,土基墙,茅草顶;老师学生吃的更是差,(你们)现在是很难想象当时的情形了……”,陈有余老师娓娓道来他当年在联大工作的情形,言语朴实、自然,让师生们仿佛又回到了西南联大师生们学习、生活场景。

    座谈中,两位老先生谈到去听闻一多教授的《楚辞》,潘光旦和罗庸等联大老师的趣事,同学饿肚子上课、办伙食改善生活的趣事,甚至谈到自己谈恋爱的小故事。在谈到联大严格的学分制和考试制度时,就读工学院的周老先生感叹:在西南联大能够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学生,条件必须是学习要好!而我当年因为忙于各种组织活动,体育课的出勤率不够,尽管我其它的成绩很好,但是还是因为体育不合格,成为了西南联大肄业的学生之一。尽管后来联系北大期望能够补考重新申请毕业,但因为组织需要,终是没有实现这个愿望,我也就成为了至今还是西南联大未毕业的学生。

    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过去了,鉴于两位先生的年龄,主持人不得不打断了座谈交流。最后同学们以合唱联大校歌的形式欢送两位老先生。“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深情的歌声,在西南联大旧址回旋,承载了联大人的情,承载了联大后继者的心。西南联大永远是一面精神的旗帜,永远都在传承、在弘扬。

(西南联大博物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