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师大校园网8月25日讯 西南联大历史与足迹背后彰显的精神内核究竟是什么?70余年前的精神在70余年后的今天该怎样探寻、传承与弘扬?带着共同的信念与使命,8月25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的100余名优秀青年代表怀着特殊的感情,齐聚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追忆西南联大先辈们在昆明的光辉历程,共同寻访西南联大足迹,弘扬西南联大精神。上午9时,第二届“寻访西南联大足迹、弘扬西南联大精神”大学生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我校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西南联大博物馆隆重举行。



云南省副省长高峰,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届毕业生、西南联大云南校友会副会长周锦荪,省教育厅副厅长邹平,共青团云南省委副书记景绚,我校校长杨林、党委副书记何伟全、副校长刘宗立,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杨俊峰,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任艺林,南开大学团委书记方伟等领导嘉宾出席启动仪式。仪式由我校刘宗立副校长主持。



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我校的学生代表向先烈们敬献花篮,表达了后辈们的缅怀与追思。随后,西南联大云南校友会副会长周锦荪讲话,为在场师生讲述了联大历史并阐释了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精神。他谈到,西南联大是抗战的产物,1937年在抗战烽火中为保存中华民族文化与教育命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被迫南迁,暂驻长沙后又迁往昆明,组成了当年显赫一时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国难当头的艰苦岁月,造就了西南联大独特的历史使命和大师们团结一致、追求真理、传承文化的优良品质。周老先生还谈及联大师生对于五四精神的继承与发扬。他认为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科学、民主的时风更影响了一代联大人。他寄语青年学子传承与弘扬五四运动精神和西南联大精神,以优异的学业报效祖国和人民。
“存在前后不过九年,却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不朽的丰碑;地处祖国边陲,却在当时引领思想、涤荡精神,书写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学习条件艰苦异常,却大师云集、人才辈出,在各个领域成为中流砥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研究生、校学生会主席张可同学代表全体实践队成员发言,他从联大的历史和业绩出发,道出了作为联大后人应积极秉承的使命和认真感悟的精神。

我校党委副书记何伟全在讲话中回顾了西南联大所蕴含的伟大精神,再次强调了此次活动举办的深远意义。从联大历史说起,借“钱学森之问”发问探讨,何副书记号召大家学习联大先贤的光荣传统和学术精神。何副书记说,西南联大虽然已于1946年完成其历史使命,但联大传统并未随岁月消逝,反而正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关注、议论和研究的热点。云南师范大学是西南联大在昆明的唯一遗脉,是西南联大精神在昆明的守护者、研究者和传承者。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保护好西南联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一代代师大人付出了许多的艰辛和努力;恪守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秉承西南联大“爱国、民主、科学”的办学理念,西南联大校歌成为每一位新入学同学的必修课,弦音不辍74载。他希望四校学子作为西南联大的传人,携起手来,记住西南联大这段历史,循着先辈的足迹,传承并弘扬好联大的精神内核,刚毅坚卓,团结奋斗,续写西南联大的辉煌。


启动仪式上,团省委景绚副书记为实践活动队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省教育厅邹平副厅长为活动队授队旗。学生代表信心满怀地接过旗帜,显示出青年人意气风发的精神风采。

伴随我校刘宗立副校长宣布活动启动,第二届“寻访西南联大足迹、弘扬西南联大精神”大学生主题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启动仪式结束后,全体领导、嘉宾及师生代表在我校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联大门前合影留念,并参观了西南联大在我校的遗址遗迹和西南联大博物馆。






(党委宣传部校报记者 郭浪栈)
转自云师大校园http://www.ynnu.edu.cn/showMsg1.php?id=7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