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2日上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西南联大在昆校友座谈会暨专题文献《我的西南联大》首发仪式在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举行。联大在昆老校友及亲属,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王岭,云南文投集团董事长陶国相,我校党委书记叶燎原、副校长原一川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学生代表近一百人出席了会议。
座谈会在联大在昆校友带头齐唱联大校歌中开始。

会上,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王岭首先致辞。他强调,77年前,日本侵略者将战火烧到华北、华南,若大个中国“放不下一张书桌”。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有这样一群人,背负着中华民族的希望,八千里路云和月,将五千年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筚路蓝缕,南渡传承至云南。抗战时期,八百学兵舍命疆场。王师凯歌还时,八千学子从苦难中走来,成为新中国栋之梁,国之柱。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就是要牢记历史,让西南联大精神如薪火般代代相传。当前,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今年1月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把弘扬西南联大精神作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并在广大青年中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大型专题文献《我的西南联大》的出版,为我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开了一个好头,贡献了一份鼓舞人心的精神产品。会上,他代表云南省委宣传部向西南联大老前辈表达崇高的敬礼并祝愿老校友们健康长寿、幸福安康。

随后,我校党委书记叶燎原代表云南师范大学的全体师生,向各位老学长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对云南师大的改革发展给予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西南联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叶燎原指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见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西南联大与抗战相终始。各位老学长在风雨如晦中读书救国,读书报国,为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奠定了基础。我们将牢记历史,秉承“刚毅坚卓”的校训,继续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培养人才。他强调,西南联大是一座历史的丰碑,作为西南联大在昆明的唯一遗脉,云南师范大学要肩负起对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承、弘扬与旧址保护的神圣使命与责任。“西南联大讲坛”在我校举办了十八讲,这为西南联大文化传播和精神传承搭建高端平台。学校将组织“重走西南联大路”的活动,追寻联大先贤足迹,用西南联大精神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利用西南联大蕴含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特有的教育功能,对广大学生进行弘扬西南联大精神的专题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怀。举办“回味西南联大下午茶”活动,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之路等。由云南省文投集团编辑完成的《我的西南联大》的出版,是挖掘西南联大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我省历史文化名片的具体体现。

云南省文投集团董事长陶国相博士在发言中强调,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及抗战胜利70周年,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在祖国危难的紧要关头,用一腔热血和刚毅卓杰的骨气,将千年中华文脉保护和传承下来。在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云南文投集团美术研究院《天雨流芳》编辑部汇集了省内一批专家、学者,采访、撰写、编辑、出版了大型文献专辑《我的西南联大》。“这本书的出版,蕴含了西南联大研究的最新成果,如梅贻琦亲侄女90余岁高龄的云南日报老编辑,在接受《天雨流芳》记者采访时说,即是云南‘文人抗战’,勇于担当和牺牲的最好写照,也是‘西南联大精神’的一次弘扬和总结;即是云南文化的不绝弦歌,又是继往开来的一次展望。”他强调,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讲述“一所名校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故事”,就是要缅怀西南联大无数先贤,在建设“一带一路”新云南、新中心的征程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他还就首发的专题文献《我的西南联大》作了相关介绍,并结合自身经历,高度赞扬了联大在文化传承方面所做的贡献。


老校友代表、西南联大云南校友会副会长周锦荪先生代表在昆校友致辞,表达了对会议主办方的由衷感激并回顾了联大校友会在昆历史,表示要积极发挥余热,为云南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在会议现场,联大老校友代表、云南师范大学潘镛教授把由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高云龙专程为此次校友座谈会创作的纪念画作捐赠给西南联大博物馆。


在随后的现场交流活动中,云南师范大学学生代表李诗白,西南联大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戴美政,云南省近代史研究会会长、云南师范大学吴宝璋教授,以及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党委书记高建国、图书馆馆长朱曦、对外合作办公室主任尤伟琼和部分老校友纷纷登台发言。

座谈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在场老校友们互相交流,踊跃发言。他们纷纷表示,西南联大是一所战时大学,西南联大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追忆和怀念。
会后,参会领导和师生代表与西南联大老校友一起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