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0日至13日,为进一步挖掘联大校史、弘扬联大精神,传承“刚毅坚卓”校训,加强区域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由校党委叶燎原书记带队,党委副书记何伟全以及学校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党校、教务处、对外合作办、西南联大博物馆相关负责同志组成考察团,以“重走联大路暨‘两学一做’川滇考察”为主题,先后考察调研了宜宾学院、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梁思成、林徽因旧居)、叙永西南联大分校旧址、威信水田会议旧址、扎西会议纪念馆、昭通学院等。
4月10日上午,考察团一行访问了宜宾学院。在宜宾学院党委副书记毛克强等校领导的陪同下,考察团一行参观了宜宾学院校园建设,了解了宜宾学院建设规划情况,并与宜宾学院毛克强副书记等领导进行了交流座谈。座谈会上,双方就学校发展、学科建设、教育经费、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并在研究生生源、高校学生心理干预等方面,达成了初步合作构想。
当日下午,考察团一行赶往李庄,先后参观了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张家祠,原中央博物院所在)、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等,重点考察了旧址的保护和利用、展陈设计、地区合作和文化交流等。

4月11日,考察团驱车赶往叙永,考察了叙永联大分校旧址。西南联大叙永分校是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在云南省境外设立的唯一的一个分校,分校自1941年1月6日开学,至8月31日结束,办学不到一年。学生主要为联大当年招收的大一新生以及先修班,共计600余人。当年叙永分校多以城内庙宇为现成校舍,校本部和大部分教室在东城文庙,男生住西城春秋祠,楼上住文法学院,楼下住理学院工学院男生住南华宫,大殿作为大课教室。女生一律住帝主宫(供奉刘备)。学生食堂在西城城隍庙。因为市政建设,联大叙永分校旧址多数建筑今已不存,唯当年作为男生宿舍和教室之用的春秋祠保存完整,校本部所在文庙现仅剩“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石碑现保存在春秋祠内。另外,祠内上世纪九十年代,西南联大叙永分校建校五十周年纪念活动中所立纪念亭、纪念碑等纪念性标志仍在。作为联大分校,叙永分校办学历史是西南联大八年办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叙永分校旧址更是联大艰难办学历程的有力见证,是“刚毅坚卓”联大精神的具体表现。通过多方走访考察,考察团一行进一步强化了对联大叙永分校的认识和了解,重新估量了联大对于当地历史文化教育产生的重大影响,对于今后深化分校校史研究,传承联大精神、弘扬联大文化,进一步宣传西南联大以及云南师范大学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月12日,考察团参观考察了威信水田花房子会议旧址、扎西红军烈士陵园、扎西会议纪念馆、扎西会议旧址等地。通过参观威信红色文化资源,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践行“两学一做”的具体学习实践,考察团全体党员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在考察途中,考察团特别就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综合利用等实际问题做了深入了解,为下一步更好地整合西南联大红色文化资源,发扬西南联大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充分挖掘西南联大历史文化资源服务社会奠定了基础。
4月13日,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了宏联实业和昭通学院。宏联实业是云南师范大学杰出校友李大宏先生创办的集农产品培育、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考察团一行先后考察了宏联实业的天麻培育基地和企业文化展示中心,随后与校友李大宏等进行了座谈,对企业在农业扶贫、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了解。考察结束后,考察团一行来到昭通学院。在昭通学院邬永飞书记、马丽娟院长的陪同下,考察团一行先后考察了昭通学院野草文学社举办的昭通作家群系列图书展、昭通市青年创业园等,随后,在交流座谈会上,双方就本校在服务地方、培育师资以及学校本身的建设发展、教育经费、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就业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云南师大大学对昭通地区的教育扶贫、对昭通学院的师资支持等方面达成了建设性的意向。

考察团此行进一步明晰联大叙永分校办学历史、旧址现状等具体情况,通过考察李庄抗战文化遗存保护和利用,进一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下一步西南联大旧址遗存的保护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威信红色文化系列考察为党员干部教育以及云南本地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借鉴。通过对宜宾学院以及昭通学院的参观考察和交流座谈,进一步密切了与兄弟院校的联系,加深了友谊,并在学校建设等多个方面达成共识,为下一步开展校际交流与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整个考察过程中,考察团不时地对学校西南联大旧址保护和利用、联大精神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学校建设发展规划、发展定位、地区合作、服务地方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致认为,需要深入发掘联大历史文化资源,切实保护联大相关旧址遗存,保护与利用并举,让联大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财富更好地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服务;高举联大旗帜,校团委精心组织、积极协调,力争实现《重走联大路》系列活动常态化;整合学科优势,集中力量,加强对西南联大的系统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我校在联大研究上的资源和地域优势,学术专攻,力争取得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成果;进一步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加强对学生创业实习的支持力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给予有力的政策和技术支持;在地区扶贫方面,学校不仅要继续发挥在教育扶贫、师资培养上的传统优势,还应该集合我校在马铃薯研究、太阳能、生物能源利用等农业科技上的新突破,做好有针对性的科技扶贫,积极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进一步加强地区间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寻求发展合力。
(转自云师大校园网:http://www.ynnu.edu.cn/newsitemcontent/146172256647160643.html)